江姐潜伏川大期间资料公开 成绩优良
在寻找历史的足迹中,我们重新发现了江竹筠(江姐)这位英勇烈士的校园岁月。时光回溯到1944年,那时的江姐以江志炜的名字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开始了她的求学之路。为了纪念首个烈士纪念日,四川大学昨日公开了关于江姐和毛英才等八位烈士在校期间的珍贵史料照片。
这些珍贵的资料,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窥见了那段历史的片段。江姐的入学登记表透露出她对学习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字迹虽然略显潦草,但那份决心却清晰可辨。彼时,她已24岁,但为了潜伏的需要,她在入学时使用了“江志炜”这个名字,并谎称自己只有22岁。
江姐进入川大并非通过常规考试,而是组织上的安排。川东特委决定她不转组织关系,以隐蔽为主。尽管如此,江姐对自己的要求从未降低。在《川大记忆校史文献》中,她曾写信给“妈妈”(党组织的代称),表示要按妈妈的要求,不仅要读好书,取得优良的成绩,更要做好党的工作。她的优良成绩不仅仅体现在学术上,更体现在她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上。
在川大的日子里,江姐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尽管中学学业未完成,课程久未接触,但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努力,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入校仅两年,由于组织上的需要,她不得不离开川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1945年,江姐与革命搭档彭咏梧喜结连理,第二年便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儿子彭云。随着南方局的迁移和四川省委、重庆市委的工作需要,江姐回到重庆,作为彭咏梧的得力助手继续为革命献身。
这些珍贵的史料照片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江竹筠等烈士们的无尽缅怀。他们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我们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