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女子的发式竟高一尺-而且用的是假发

考古发现 2025-04-30 19:49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神秘唐朝女子的模样,似乎只能在陶俑和古画中寻觅一二。唐朝的审美观念,与众不同,独具魅力。

在唐朝,尤其是盛唐时期,女子的身材以丰满为美。这种审美观念与李唐皇室的鲜卑血统息息相关,他们继承了少数民族崇尚自然、健康的审美观点。当时的社会主流审美情趣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其中杨贵妃便是这一审美标准的杰出代表。

盛唐时期,女子的发式也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各样的发式令人眼花缭乱,包括但不限于倭堕髻、螺髻、高髻等。而在众多发式中,高髻尤为受欢迎。长安城中的童谣小曲都唱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可见当时妇女对高髻的热爱。

这种高髻,也被称为峨髻。峨的本义是山形高大,用来形容女子高耸的发髻,再合适不过。据说峨髻高的可达一尺以上,可见“四方高一尺”绝非虚言。

那么,唐代女子是如何打造这种“高大上”的发式呢?答案并不一定是她们个个拥有一头长发。中唐时期,大量人发从东北和朝鲜送至长安,其中一项用途就是制造假发髻,名为义髻。这种义髻源于古代的巾帼,经过汉时的木、纸或布帛制作后,在唐朝得到了改进,增加了毛发编织一项。

杨贵妃就偏好这种义髻,“常以假髻为首饰”。唐人使用假发的方式也颇为有趣,先将头发束至顶部,再将义髻套扣,以簪子固定。这种假发制造技术,在现代也得到了延续。

在当今人的眼中,唐朝女子的形象是丰满的身躯、宽松的衣裙、多姿多彩的发式以及优雅自信的神情。那种高大的峨髻与暮云一同承载着晚来的愁思,忧郁中又透露出几分浪漫。唐朝女子的魅力,如同那陶俑和古画中所展现的,永远令人着迷。

上一篇:失联9岁女孩遗体已被找到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