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指纹识别 签字为什么要画押按指纹-
请大家仔细查看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到,指印在纸上清晰可辨。
当我们谈论指纹识别时,自然会联想到现在的手机,我们的手机解锁就依赖于它。那么,你知道指纹识别的本质是什么吗?没错,就是对比。这个过程其实就像你在手机上存储的指纹与扫描出来的指纹进行PK,如果一致,那就成功了;如果不一致,那就失败。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高科技的扫描识别技术,但并不代表古人无法识别指纹,也不代表他们没有识别指纹的技巧。也许这些技术只是失传了,或者还没有被现代学者发现而已。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古代要采用画押和按指纹的方式。
在古代,有一种说法是错误的,那就是古代没有指纹鉴别技术。根据文献记载,古代已经有了初级的指纹鉴定比对技术。据文献记载,这种鉴定技术始于唐朝。有一位士兵马灵芝向报国寺的建英和尚借钱,并在契约上按下自己的手印作为凭证。如果马灵芝不能按时归还,建英和尚就可以凭借这个手印收回他的财产。这一事件被记载在罗伯特·海因得尔博士的《指纹鉴定》一书中。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人已经开始使用指纹作为契约和凭证的确认方式。如果不承认的话,只需再按一个手印进行对比就可以了。
古代很多人不识字,但古人发现每个人的指纹和掌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成为了古人身份的一种标记。画押成为了古代的一种重要证据。其实早在秦代,我国就有用指纹破案的记载。在云梦出土秦简中的《封诊式穴盗》篇就明确提到司法人员已经将“手迹”作为破案的方法之一,并且将其作为司法检验的一种物证。
历代以来,文书上的指模、掌模鉴别的习惯都被沿用着。我国古代军队甚至有《箕斗册》,登记士兵的指纹以便检查。这表明当时已经能够根据指纹的形态、结构进行正确分类,并将这种分类特征和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可以说,古代的指纹技术虽然与现代科技有所不同,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