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从何得名?

考古发现 2025-05-15 05:20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广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外贸名城,早在唐宋时期,其对外贸易已十分繁荣。今天,在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之地,有一条街道名为“十三行”,看似平常,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清代的一百多年里,从初期的兴起至战争的硝烟弥漫,这条街道见证了广州对外贸易的辉煌。这里曾是清代著名的对外贸易机构——十三行的所在地,使得这里成为了当时广州最为热闹的商业中心。

十三行,在清代的对外经贸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行商由指定,带有半官半商的性质。他们不仅作为外商的代理人,还肩负约束和监视外商的职责,有时更代表传达相关政策和文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说是近代买办阶级的前身。

由于十三行在清代对外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引发了众多经济史和地方志学者们的浓厚兴趣。关于十三行的起源,人们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十三行的名称源于刚好有十三家行商;也有观点认为,这一名称在明代已有,清代只是沿用了这一习惯。根据研究,明代经营商业的行商称为“三十六行”,并无“十三行”之名。

著名学者吴晗认为,广东洋货行可能是前明所留三十六行中的一部分,因此被称为十三行。而另一种观点则来自《广州日报》的一篇短文《十三行得名新考》。据该文章考证,清代诗人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中提到的“十三行”,并非描述清代的外贸机构。

实际上,根据史书记载和《广东新语》的线索,十三行的真正得名源于明代广东琼州府在广州设立的十三个琼货栈。这些货栈负责推销琼州的特产,因此也被称为十三行货。屈大均的诗歌所描述的,是广州的特产通过洋船运往海外,而非洋行的进口业务。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诗歌中的“十三行”并非描述清代的外贸机构。

广州的“十三行”得名源于明代广东琼州府在广州设立的十三个琼货栈。这一名称的原始意义也在于此。更多的历史细节和故事,有待进一步和揭示。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走进广州的历史深处。

上一篇:壮剧的分类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