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的宦官敢废立皇帝,是谁开的先河?
宦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掀起过惊涛骇浪。尤其在唐朝中后期,他们几乎完全把控了朝政,甚至可以废立囚禁皇帝。这究竟是何原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回溯到唐朝的末期,宦官专权的迹象已经初现端倪。这种情况在唐朝的某些时期却愈发严重。在宗统治时期,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似乎已经解决了宦官专权的问题。真正让宦官势力崛起,甚至操控最高权力的人,却是那位意想不到的人物。
深入研究历史资料,我们发现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宫廷的核心力量——神策军。这支军队原本并非禁军,而是镇守西北的军事力量。在一次进犯长安的危机中,禁军溃散,神策军在鱼朝恩的率领下及时入朝护驾,从此成为唐朝的禁军。
鱼朝恩因嚣张跋扈、不断干预朝政而被唐代宗处死。在唐德宗统治时期,他将神策军的军权交给了宦官。原本唐德宗并未打算让宦官统领神策军,但一场叛乱改变了他的想法。在那场泾原军的叛乱中,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城,只有宦官随行护驾,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回长安后,唐德宗对武将产生了不信任感,将神策军分为左右厢,由宦官统领。最终,神策军中尉的设置标志着宦官统领禁军成为一项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为宦官专权打开了方便之门。此后,每当皇帝试图夺回神策军的军权时,都会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反扑。
唐德宗将神策军的军权交给宦官的原因在于他认为武将不可信,而宦官才是真正忠于他的人。正是这个决定最终影响了唐朝中后期的政局。此后,手握神策军的宦官成为唐朝最嚣张的政治力量。他们甚至逼迫皇帝、欺凌宰相、视朝士如草芥。这一切的源头,正是那位决定信任宦官的唐德宗李适。
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策军的军权被宦官掌握是核心原因。而这一现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唐德宗李适的决定性行动。这段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权力的平衡与分配至关重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