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都用什么武器?吕布不用戟 关羽不用刀

灵异事件 2023-11-21 21:44www.178767.com灵异事件

  一,吕布的武器不是戟

  胯下赤兔马,手中画杆戟,是我们最熟悉的吕布的特征,不过这是升华后的形象,在史料记载中,赤兔马是真实存在的,画杆方天戟是后人安上的。《三国志·吕布传》援引“英雄记”说,吕布诛董卓后,王允要杀尽西凉军阀,导致李傕、郭汜兵犯长安,吕布出马对敌,在阵前他要求与郭汜单挑,结果“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如此,吕布手中的家伙应该是——矛。

  有人或许会问,辕门射戟如何解释呢?《三国志》上说“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原来吕布所射之戟并非自己的武器。

  二,关羽的武器不是刀

  说起关羽自然联想到青龙偃月刀,如果说关羽的武器不是刀而是戟,可能要颠覆“关羽耍大刀”的古语,感觉有点雷人,不过这是事实。

  《三国志·关羽传》上关于斩颜良的一段记载是这样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里面有两个动作,一是刺,二是斩,很多人只记得前面一个“刺”而忽略了后面的“斩”。还有人望文生义,认为关羽刺死颜良后下马用刀割其首而还,这是说不通的,试想,两军对垒主将负伤或落马弓箭兵会射住阵脚士兵会拼死营救,岂容你再下马抽刀砍下其首?从一刺二斩上分析,关羽手中的利器非戟、戈莫属。

  三,张飞的武器不叫丈八蛇矛

  张飞手中吃饭的家伙的确是矛,《三国志·张飞传》说的很明确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冠以“丈八蛇矛”恐怕就是民间传说或形象升华后的产物了。

  四,刘备的武器难以判定

  小说给刘备安上的是一把双股剑,但遍观《三国志》没有找到刘备持剑的痕迹,刘备的武器史书上有两种记载,一是戟,《赵云别传》说,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往来阵中多次,有人说赵云投降了,刘备不信,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这手戟或许是饰物或许是武器。二是刀,曹操征荆州,刘琮不敢告知刘备就投降了,刘备未得实信,刘琮派一个叫宋忠的前来禀报,刘备大怒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一戟一刀,不知孰是?但绝没有双股剑之说。

  五、典韦既持双戟又持大斧。

  三国中唯有典韦提两杆铁戟勇猛无敌的形象与史籍最为贴近,《三国志·典韦传》说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典韦也有持大斧的时候,斧刃一尺多长铮明瓦亮,吓得张绣极其将帅都不敢仰视。

  精忠岳飞,一个悲剧的诞生

  “莫须有”悲剧如何诞生?千古之下,人们在嗟叹之余,发现诸如干涉立储、犯上抗命、反对议和、坐拥重兵这些理由似乎没有一条能单独证明“岳飞必须死”这一结论。在冤案存在多处疑点、历史细节已经不可能还原的情况下,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成了人们能够接受的唯一解释。,历史上军事强人和皇权之间的张力拉扯已久,双方经常闹得你死我活,像郭子仪这样立下“再造唐室”之功却善终的例子少之又少,再加上赵宋王朝对武将一以贯之的猜忌防范,岳飞的悲剧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并且还将在此后的帝制时代多次上演……

  起源国难中诞生的"岳家军"

  说起"岳家军",不能不提《满江红》里的那句今人耳熟能详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二年(1127年)闰十一月的"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政权的灭亡,也让宋太祖赵匡胤苦心孤诣建立的那套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本人的军制土崩瓦解。原先由朝廷直接掌握全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禁军),"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随着数十万禁军在金军二次南侵的战争中非亡即溃,基本消失殆尽而不复存在。经历了东京(开封)失守、徽钦"北狩"的国难之后,赵构在江南重建的宋政权,虽然名义上叫做"中兴",实际却跟"草创"无甚差别金人铁骑的南下追击迫使这位康王"泥马渡江",甚至一度落到流亡海上的地步;宋廷中央却"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正规军队,抵抗女真人的重担在很大程度上需依靠那些靠扩张私人军队并吸收流寇渐成规模的将军们"。

  挨到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统治机构总算初具规模,终于将分驻抗金前线各军事要地的野战主力部队统一番号为"御前五军",第二年改为"神武五军";到了绍兴五年(1135年),因"神武"乃是当年北齐军号,又改成了"行营护军"。尽管名义上已经被中央收编,但时人依然习惯以大将的名号称呼所部军队,譬如张俊的军队叫"张家军",韩世忠的手下,则曰"韩家军",兵将间的私人隶属味道很浓。这在北宋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谋逆行为,就连杨老令公如此威名盖世,却也是个可怜的光杆司令,手里连一支骨干部队都没有,只是在征战之际,才有份指挥由来自各支不相统属的禁军临时拼凑的部队。

  南宋初年的统兵将领,不光长期手握重兵,权力也更大 ,辖区以内可以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上马管兵,下马管民,军权财权都尽在掌握,基本上就是辖区内的土皇帝。这在满脑子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文官集团看来简直就是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历史重演,有人(不是秦桧)就向宋高宗上书进言,各路大军只知道有自己的统帅,人人都是各为其主,还有谁晓得有皇帝陛下呢?这些文官只记得北宋初年收藩镇之权是让"天下无事百有五十年"的良法,却没有看到这"百有五十年"间宋军外战的不振,更忘记了靖康之耻实际上就是北宋兵制"四方帅守事力单寡,束手而莫知所出"这一弊端的大暴露,而其结果就是整个北的沦陷!在金人强兵压境的局面下,南宋当局向统兵将领放权也算是与时俱进的举措,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守将拥有更多权力,增加其守土御敌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调动辖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抵御金军——毕竟能打胜仗才是硬道理,"政治正确"只能暂时摆到一边。于是,北宋只能有"杨家将",而南宋却出现了"岳家军"。

  岳家军的起源,还要追溯到建炎年间的东京留守司部队。金军灭亡北宋后暂时北归,一向主张抗金的宗泽出任东京留守,收编了大量溃兵和义军,并且积极联系河北的抗金武装,一时间军威很盛,号称百万。投军的岳飞在宗泽麾下,从基层做起,凭借军功一步步晋升至将领。在宗泽1128年三呼"过河"而去世之后,继任者杜充御下无能,义兵闻风解体。几天之内人心就散了,将士去者十五,两河豪杰皆不为用,以致时人有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换成杜充就变成"兵皆为盗"之叹。后来杜充退至江南时尚且拥兵十万,面对金军南下时却轻易投降,致使这支昔日威震中原的东京留守司部队彻底瓦解。只有岳飞的队伍成为仅存的硕果,在大军溃散之余,时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的岳飞率部移屯宜兴,相继击败并收编了盘踞当地的几支军贼土匪队伍。从此独自成军,揭开了"岳家军"的传奇篇章。

奇事网以上就是三国名将都用什么武器?吕布不用戟 关羽不用刀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