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密室逃脱被砍伤
密室逃脱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及其法律责任
一、法规概述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98条的规定,密室逃脱等所的经营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若因经营者疏忽导致消费者受伤,经营者应承担侵权责任。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商家必须履行更为严格的安全保障义务。
二、典型案例分析
1.浙江衢州“道具刀伤人”事件
顾客小文在游玩过程中,不幸被NPC使用的铁质道具刀砍伤头部,伤口长达3.5厘米,需缝合4针。尽管道具刀已进行钝化处理,但由于其材质过重且工作人员未能保持安全距离,导致这一意外发生。双方最初在赔偿金额上产生分歧,但最终经调解,商家赔偿5000元。
2.江苏南京未成年人密室逃脱受伤案
一名15岁的玩家在参与黑暗密室游戏时,与工作人员“对抗”过程中左手骨折,需进行手术治疗。商家在事前要求玩家签署《免责协议》,但法院认定该协议无效,并判决商家全责。商家需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等在内的总计1.8万元,凸显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性。
三、责任认定的关键点
商家的责任主要包括:
道具的安全性:使用铁质等危险材质的道具,或未充分评估道具的风险。
人员操作规范:NPC未保持安全距离,动作幅度过大。
安全提示与应急措施:未充分告知游戏风险,或未及时妥善处理受伤消费者。
若消费者在游玩过程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过度反抗、违反游戏规则),可能会减轻商家的责任。
四、风险防范建议
针对商家:
使用轻质无害材质道具,如泡沫、橡胶,避免使用金属制品。
加强NPC的培训,明确安全操作距离和动作规范。
设置针对未成年人的专属警示标识,避免高风险环节。
对于消费者:
选择正规商家,提前了解游戏的风险。
未成年人应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参与游戏,避免单独行动。
密室逃脱游戏中的伤人事件多数源于商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法律明确规定,商家尤其是针对未成年消费者的商家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消费者在遭遇此类事件时,可通过协商或诉讼维权,同时需注意保留医疗记录、现场证据等关键信息。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是密室逃脱等所的首要任务,也是商家的法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