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旧房改造
上海旧房改造政策体系与管理框架
从上海的市级统筹层面来看,上海紧紧围绕《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等核心文件,针对旧住房改造确立了以“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为主导的两大改造方式。其中,“成套改造”聚焦于那些结构稳固但功能不完备的房子,通过改建让这些房屋焕发新生,实现独用成套;而“拆除重建”则适用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且无法修缮的房屋,通过重建为居民创造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区级细则方面,浦东新区针对职工住宅中的不成套部分制定了专项实施细则。这些细则不仅明确了改造的具体流程,更重视保障居民的权益,确立优先采取拆除重建或成套改造的方式,确保改造过程的公平与高效。
在改造目标与进展方面,上海明确了量化的改造目标:到2024年全市要完成零星旧改13.6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31.11万平方米,并启动至少21个城中村项目;到2025年计划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进一步启动更多城中村项目。到2024年10月为止,上海在旧住房成套改造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完成了超过预期的改造面积。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上海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决心和效率,也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而在改造模式与创新实践方面,上海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手段。如静安彭三小区和徐汇康健路341弄的项目采用原拆原建的方式,不仅快速完成了改造,还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居民的回迁。像曹杨一村这样的优秀历史建筑,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化的改造,实现了历史与现代、保护与更新的完美结合。
旧房改造并非一帆风顺。居民意愿协调、资金与规划的平衡等问题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但无论如何,上海现存的老旧房源数量庞大,改造任务紧迫。从某种角度而言,上海旧房改造不仅仅是技术或政策的挑战,更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的一次。在政策的推动下,上海正以分类施策、创新模式加速推进旧房改造,力求在满足居民需求、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