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是好人吗?为何说鲁智深杀人放火实不易
灵异事件 2025-05-03 08:20www.178767.com灵异事件
在征辽得胜后,鲁智深重返五台山参禅,参拜了智真长老。长老感叹“徒弟一去数年,经历腥风血雨不易!”鲁智深听后默然不语。他的沉默,是对于过去的反思,还是对于未来的超然?读者自有各自的解读。
《水浒传》这部书,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他既是一个和尚,又造反起义;既“放火”,又“得成正果”,深受读者喜爱。这样的形象,在传统文化中,确实“不易”。
尽管《水浒》是一部反传统的书,但它仍然是一部大众喜闻乐见的书。它无法完全颠覆读者固有的道德观念。如书中的英雄好汉,虽然可以放火,但若是伤及无辜,便难以让人敬爱;虽然力大如虎,但若欺凌弱小,便为人所不齿;出家僧道,虽在俗世之外,但若行苟且之事,便被人唾弃。这些矛盾之处,正是书中的“敌人”,也是受人喜爱的“”所要铲除的目标。他在“放火”的过程中,“修成正果”,这一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水浒传》将一群在制度以外行“忠义”之事的好汉的故事展开。在看似矛盾的事物背后,其实有着清晰而坚定的统一关系。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
相较于《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语焉不详的鲁智深出家与造反过程,以及元杂剧中以鲁智深为主人公的剧目几乎空白的情况,《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他因打死镇关西而出家,因醉打山门而离开五台山,因保护百姓而忤怒上二龙山起义,因多次救人之举而至梁山聚义。他的行为正如俗语所说,“除恶即是善性身”。在中国这个深受禅宗影响的社会中,鲁智深能够修成正果,也在情理之中。他的故事线,曲折多变,引人入胜,令人感叹不已。
上一篇: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