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嶷诸葛亮去世后稳定蜀国南方局面的关键人
诸葛亮南征之后,蜀汉国的南部虽然大体稳定,但仍有一些局部的动荡。在诸葛亮逝世后,南部地区的反叛虽然时有发生,却并未形成长期的割据局面,这其中有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张嶷。
张嶷,一个郡功曹出身的青年,年仅二十岁便展现出仗义胆略。在建兴十四年,他被封为牙门将军,归属马忠统领。无论是北上讨伐汶山郡的羌人叛乱,还是南下平定四郡的蛮夷,张嶷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屡立战功。
当诸葛亮讨伐高定之后,越雋郡的叟夷多次反叛,前后杀了太守龚禄、焦璜。为了恢复对该郡的管辖,张嶷被任命为越雋郡太守。他以恩惠和信义执政,获得了蛮夷部族的信任,许多人纷纷前来归降。
面对北部边境的捉马族人的骁勇,张嶷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不仅活捉了他们的首领魏狼,还成功让其归降,并被封为邑侯。这一举动使该部落的三千多户都安守本土,尽心于自己的职责。当其他部落听闻此事,也大多降服。
苏祁邑君冬逢及其弟弟隗渠等人投降后反覆无常。张嶷巧妙地处理了这一问题,他杀了冬逢,宽免了其妻子——旄牛王的女儿,而隗渠逃入西部边境。张嶷利用间谍策略,使隗渠的两个亲信为他所用,最终成功除掉隗渠,使各部落得以安定。
定莋、台登、卑水三县的蛮夷首领对张嶷的到来感到不满,他派出壮士捉拿狼岑和槃木王舅并杀掉,然后向全族重申恩信,获得了盐铁资源。他还通过与旄牛族首领狼路的交流,成功开通古道,使千里之间一路清平。狼路因此被封为旄牛岣毗王。张嶷因此受到后主刘禅的嘉奖和加官。他在越雋郡担任太守长达十五年,境内安定肃穆。
张嶷的事迹让人联想到文学作品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这一故事是否受到张嶷事迹的启发,但张嶷的恩威并施、信义贯穿始终的做法无疑是蜀汉国保持南部稳定的重要保证。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越雋郡的汉、夷民众为他建庙祭祀。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