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6000年前就开始用席子
探寻江苏古人席子的起源与演变
早在数千年前,江苏的先人已经开始使用席子,这一证据来自江苏淮安的黄岗遗址。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们于2019年底在此发现了一块距今约6600年的席子,这是江苏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块席子,为我们揭示了古人的智慧与生活情趣。
这块席子,大小约25平方厘米,虽因年代久远已经碳化发黑,但其纵横交织的纹理仍然清晰可见。它的发现地点是在黄岗遗址内的一个灰坑中,当时出土时,大部分已经烂掉,与一些陶鼎、陶釜碎片和碳化的动物骨头混杂在一起。
经过碳14测量,这块席子的制作年代可追溯到距今约6600年前,属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早期或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的中期。至于材质,目前还无法确定,但从纹理看,它可能是由芦苇或竹子编织而成。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甘恢元副研究员介绍,这块席子的使用功能尚待考据。它可能被用于凉席,也可能被用来盛放器物,例如摆放刚制作出来的陶坯。出土的陶器中有些底部带有印痕,这也为我们探寻席子的用途提供了线索。
黄岗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东郊的黄岗村,这里出土的文物有红陶釜、鼎、陶拍和陶支脚等,它们展现了先民们制陶、捕鱼、打猎、采集食物的生活图景。席子的发现,说明这里在古代植被茂密,草类丰富,古人获取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生活精致。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黄岗遗址的发掘为青莲岗文化的论证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青莲岗文化不仅继承了顺山集文化,还为龙虬庄文化找到了部分源头,对于梳理淮河流域的文化谱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席子的发现也反映了古代江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技艺,是江苏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这块古老的席子,不仅是江苏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生活情趣的展现。它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江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文化底蕴,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