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主人公 秦朝赵高(为了证据朝堂位置)
指鹿为马的故事源于秦朝,主人公是赵高。这位秦朝的权臣为了试探自己在朝中的势力,竟在胡亥面前将一头鹿称作马。朝中的大臣们因惧怕赵高的权势,大多附和说是马,只有胡亥和少数几个大臣敢于说出那是鹿。赵高的这一举动旨在谋取更大的权力,是对君王和国家的欺骗行为。于是,“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便流传下来,用来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一、赵高的身份及背景
赵高在秦始皇时期就已成名,因熟悉法律而受重视。他联合李斯伪造秦始皇的遗诏,压制长子扶苏,让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继位。此后,赵高因对权力的渴望,铲除了李斯,成为秦朝的宰相,掌控朝政。
赵高身处高位,却未尽相应责任。他剥削民众,不为民谋福利,还受贿赂。而且,他还与其他官员一起,扰乱君王的计划。在臣子中,赵高的行为极为波折,他专横果断,手段黑暗,受到后世之人的唾骂。在历史上的阉人中,赵高是非常著名的一个。
二、历史上对赵高的评价
对赵高的评价,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令人诟病的地方。赵高从小勤奋读书,精通法律。秦朝统一后,他还主张统一文字。赵高也是颇负盛名的书法家,加上武艺高强,是文武兼备的人才。而且,赵高入宫成为阉人,是为了报国家灭亡之仇,可谓对国家有情义。
令人诟病的是,赵高是一个大奸贼,将整个秦朝都算计了一遍。秦朝的百姓没有能够在停止兼并战争后过上安稳的生活,仍然饱受横征暴敛的困扰。赵高联合朝廷的官员排挤君王的权力,使得朝廷黑暗,无人敢为民。朝廷逐渐丧失了民心。在胡亥死后,赵高想要称帝,也被民众反对。
赵高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他的故事“指鹿为马”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权力野心和对国家的欺骗行为。历史上对赵高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他的行为都给秦朝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