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数学最难
一、整体难度评价
一场考试过后,多地考生纷纷反馈,试题难度远超预期。部分考生甚至表示“连题目都看不懂”,情绪的波动显而易见。在社交媒体上,考生们将此次命题人与以高难度著称的葛军相提并论,认为2023年的试题难度更甚。
从地域性的差异来看,难度感知的差距尤为显著。全国甲卷(四川、云南等)的考生反馈称,高达70%的题目难度大到无从下手,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预估分数下降幅度达到惊人的20-30分。全国乙卷(河南、安徽等)的考生更是直言,数学成绩可能无法达到本科线,部分考生因数学科目的失利而考虑复读。新高考1卷(河北、山东等)被考生们评为“最难试卷”,就连班级中的学霸也对结果感到悲观。相较之下,北京卷的难度相对简单,部分考生认为难度适中。
二、命题特点与难点
此次命题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与难点。题型创新令人眼前一亮,计算量较以往激增。新高考1卷首次出现的“导数结合三角函数”的综合题,对考生的高阶数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部分试卷的计算量之大,使得常规解题步骤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考生反映,实际考试中基础题的比例低于预期。如全国甲卷的考生表示,“仅30%的题目为基础题”,中高难度题目的占比显著增加,这无疑加大了考试的难度。数列与导数的结合也体现了命题人的创新思路。例如,天津卷的导数题被专业分析评为“年度最难”,需跨越模块,通过数列通项公式构造和不等式放缩来解题。
三、社会影响与后续讨论
这场考试对考生的情绪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多地考生考后出现了“心态崩溃”、“考虑复读”等情绪。部分家长对命题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教育界人士指出,高难度试题可能促使教学更注重思维训练而非机械刷题。这种高难度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是否达到了选拔的真正目的,仍需进一步。如何在选拔功能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次考试无疑给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反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