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青铜器时代最后一个战神
项羽:青铜时代的战神与心理变态者
对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我们不禁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产生复杂的印象。他或许拥有超人的力量,但更像一个不可理喻的破坏者,一个魔鬼般的存在。对于这样的人,人们的态度各异,有人怕他,有人讨厌他,也有人敬畏他、崇拜他。他就是那个青铜器时代的战神——项羽。
分析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可以说项羽是个有人格缺陷的人。他的行为逻辑常常“损人又不利己”,从根本上突破了正常人的行为模式。他心胸狭窄,疑神疑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莫名其妙的仇恨与恐惧中。他以为事业,却偶尔流露出妇人之仁,仿佛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项羽本纪》中记录的每一件大事,几乎都与放火有关。项梁和项羽因为而正在吴中避难。在会稽郡守殷通找项梁商量反秦之事时,项羽和项梁耍了一个阴谋,杀了殷通及其百余人随从。这样的残忍行为,让人震惊。
战神项羽的战绩中,经常出现“阬之”、“屠之”这两个词。无论军民,一律惨遭杀戮。最著名的“阬之”事件是项羽在一夜之间活埋了二十多万投降的秦军士兵。这样的行为,除了变态心理,无法用其他词汇来形容。
刘邦进入咸阳后秋毫无犯,而项羽却滥杀无辜,烧秦宫,掳掠财宝、妇女,闹得民不聊生。他的残忍行为不仅让人畏惧,更让人匪夷所思。有人好意劝他,他不但不听,甚至因为被说一句“沐猴而冠”而把那人活煮了。
从能、敢的角度看,项羽确实是个大英雄。但他的人格缺陷也让他失去了许多人的信任和支持。刚刚成为西楚霸王的他,就杀了徒具虚名的影子帝王——楚怀王,这一行为使他遭到了其他诸侯的挑战。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他的对手由秦军换成了刘邦的汉军。虽然他在战场上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他的残暴行为也让人震惊。
项羽身上的人格缺陷使他难以成就帝业。即使他强悍如神,又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一个反复无常、脾气暴躁、嗜血成性、无度的领导者呢?项羽未能成就帝业的原因,除了他的战略失误和军事失败,他身上的人格缺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他的行为让人难以容忍,让人心生畏惧。这样的领导者,又怎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拥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