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娃主题中国之最(扣好瑶山娃人生的第一粒扣
亲爱的母亲,李启汉烈士那封写给您的诀别信,如今仍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被深情传颂。这封信不仅是对英雄主义的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近日,红色文化讲解员蒋登义与青年学子们共同解读这段历史,重温李启汉的英雄事迹,学习他的奉献精神。
在江华县,一场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这里构建了党政推动、学校发力、社会协同的政、校、社一体“大思政”育人格局,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在党政推动方面,江华县把思政教育纳入党建中心工作,成立了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党政领导干部亲自担任学校“第一书记”,每学期为学生们上思政课。在他们的引领下,县直单位一把手也纷纷走进学校,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形成了一种“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则深耕红色校园文化,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在江华县为人小学和大石桥乡中心小学,每一栋楼、每一条道路都有红色寓意和故事。近10所学校结合地方实际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引导孩子们讲好红色故事,了解先辈的英勇事迹。
而在社会层面,江华县充分利用红色场馆和自然资源,打造“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大圩镇大圩老街的红七十九师政治部长征时的驻扎地,吸引了无数中小学生前来研学。全县的烈士墓、革命先烈故居等场馆也主动开放,供学生们参观学习。
江华县还注重盘活思政课教师资源,建设“思政课教师联盟”,通过专家引领和教师交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结合留守儿童实际,通过家访、讲故事、微讲座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让“大思政课”接地气、有温度。
江华县的这种政、校、社一体“大思政”育人格局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更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在江华县,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革命的气息,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爱国的热情。这里的教育者们正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为孩子们筑起一座精神的殿堂,让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中国教育报》2023年7月4日第9版报道了江华县的这一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