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中国之最教案(史家小学把思政课开进博物馆

奇闻异事 2025-05-13 15:10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从敦煌壁画中探寻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古代的服饰中解读礼仪与规则,通过一座青铜犀牛尊激发孩子们对自然保护的思考……自2013年起,东城区史家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郭志滨,一直在尝试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学中,让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在生动的博悟之旅中得以体现。

这位有着26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时常反思:“如何能让思想品德课更加鲜活有趣?”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常常通过讲述名人、先烈的故事来传授道理,但郭志滨渴望在课堂上注入新的内容与形式,让课堂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为此,她尝试过多种方法,如让孩子们制作新闻报、进行社区社会调查等。在她看来,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范畴十分广泛,涉及健康、安全、礼仪等多个主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来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呢?经过多年的探索,郭志滨找到了博物馆这一独特资源。“博物馆是一个宝库,其中包含了各种教学主题和文物资源。”她说。

以环保主题为例,郭志滨带孩子们欣赏一座古老的青铜犀牛尊,引发他们的思考:为什么这件2000多年前的文物如此栩栩如生,而现今中国却没有犀牛?犀牛的消失与人类有何关系?在郭志滨的引导下,孩子们在史料中寻找答案,了解到古代犀牛角被用作入药,犀牛皮被制成战甲的事实。这节课结束时,孩子们发出的感叹,让郭志滨深感欣慰——思品课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与教条,而是引导他们实际行动的保护意识。

“博悟之旅”并不容易。郭志滨坦言,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短板。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史家小学邀请博物馆和高校的专家为课程内容把关。老师们也在自我提升,阅读论文、参观博物馆已成为郭志滨的习惯。她已踏足近物馆,某个学期甚至有60天都在博物馆度过。在她的影响下,史家小学的老师们都对博物馆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甚至利用业余时间担任故宫和国家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

郭志滨表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博物馆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孩子们能够超越符号的世界,走向真实的世界。这不仅是一项挑战,更是她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新京报记者冯宓秋为您报道此事并进行了详细的校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