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齐国霸业,为什么会有成也管仲败也管
曾经有人言:“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对春秋时期的齐国霸主地位的描绘。这一霸业的奠定,得益于齐桓公的智慧决策,以及管仲的深邃计谋。管仲的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改革策略,使得齐国在春秋时代崭露头角,齐桓公也因此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威名远播。
令人惊讶的是,管仲曾是齐桓公的死敌,一箭曾射向他,使他命悬一线。幸运的是,齐桓公躲过一劫,顺利登基。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甚至拜其为“仲父”,展现出非凡的胸襟与胆识。
齐国的辉煌固然与齐桓公的眼光独到、善于用人密切相关,但管仲的功勋无疑是最为显著的。可以说,管仲的智慧成就了齐国的霸业。我们不禁要问,管仲与齐国霸业的衰落又有何关联?为何说是“成也管仲,败也管仲”呢?让我们深入探讨其中的几个关键事件。
齐桓公晚年的昏庸为齐国埋下祸根。他宠信三个奸佞小人——公子开方、竖刁和易牙。这三人为了得到齐桓公的宠信不择手段,甚至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尽管管仲在世时曾不断提醒齐桓公远离这三人,但他也意识到自己对局势的控制力不足,无法完全防止后来这三人带来的祸乱。因此有人认为他对后来的齐国祸乱负有责任。
管仲在齐桓公立太子时的建议也是后来齐国内乱的主要原因之一。齐桓公的儿子们各有才能,但在立太子时犹豫不决。管仲因不喜欢竖刁和易牙而建议立贤明的公子昭为太子,这一建议虽然有其正确性,但却为后来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更加肆无忌惮地重用那三个奸佞小人,导致朝政混乱不堪。正如管仲生前所料,齐桓公病重时,竖刁和易牙等人鼓动公子无亏争夺君位,引发内乱。这场内乱使得齐国霸业迅速凋零。仅管仲死后三年,齐国的霸业便烟消云散。因此有人认为管仲对齐国的兴衰负有重要责任。他的成就虽大,但对齐国的衰落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称之为“成也管仲,败也管仲”。
管仲的智谋成就了齐国的霸业,但他的某些决策也为后来的衰落埋下了隐患。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让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