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儿子的怪癖:酷爱给自己办葬礼和吃供品
在清朝的皇族中,弘昼王爷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爱好而独树一帜。他是第五子,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和亲王,但他的名声远扬并非仅因这一头衔。
乾隆皇帝对弘昼宠爱有加,将旧物悉数赏赐给他,使他财富丰厚。弘昼的骄横跋扈也在朝廷中闻名遐迩。他曾因小事在朝堂上殴打果毅公讷亲,乾隆皇帝因看重他的缘故,对此并未过问,这使得满朝文武皆对他敬畏三分。
这位王爷的爱好十分独特,他钟爱弋腔曲文,对传统的昆腔剧目《琵琶记》、《荆钗记》等情有独钟,并亲自将其改编成弋腔曲调进行演唱。尽管他的演唱让许多客人无法忍受,他却自得其乐。
不仅如此,弘昼王爷对死亡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不仅喜欢弋腔,还酷爱玩“送葬游戏”。他常满有道理地表示:“人总是要死的,何必要去忌讳它呢?”在未离世之前,他便详细安排了自己的丧葬仪式。有一天,他像真的一样坐在院子里,仿佛已经置身于棺材之中,命令仆人们为他供饭、哭丧。他则一本正经地享用供品。他还让人制作了精美的纸鼎、纸盂、纸盘等纸制品作为陪葬物品。
弘昼王爷的墓地中,一扇汉白玉制的石门上镌刻着“何须争名利,即此是安居”的阴文,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看法。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和亲王弘昼府邸,曾经历经多次变迁。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这里被改为陆军贵胄学堂。随着历史的演进,这里先后成为海军部、临时大总统府、总理府等机构的所在地。在抗战时期,这里更是经历了多次战火洗礼。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弘昼王爷的故事与这座府邸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有趣的话题。他的独特个性、爱好以及对人生的独特看法,都在这座府邸的历史变迁中得以传承和展现。无论是他的“送葬游戏”,还是他对死亡的独特看法,都让人在回忆中感受到他的生动与鲜明。这座府邸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是文化与历史的交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