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诸多太监中,童贯如何成为屡创历史
在历代历史人物中,有一个名字无疑独树一帜,他就是童贯。此人堪称创造“历史之最”的奇才。他身居太尉之位,掌管枢密院事,一人独揽全国军权,可谓史上掌握军权最大的太监。长达二十年的统兵生涯,又使他成为历史上掌军时间最长的太监。不仅如此,他还曾以副使身份出使辽国,开启了太监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的先河。因功被封为广阳郡王,他是史上第一个被册封王爵的太监。
童贯的名字也伴随着诸多的争议和骂名。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他都是众矢之的。他的机智、讨好和善于揣摩主上的心思,使得他能够在宫中深得信赖。他担任杭州明金局主持,专门搜刮珍玩字画、珠宝花石,通过水路将天下之美、古今之胜运至京城,供宋徽宗挥霍享乐。
在宋人的野史笔记中,有关童贯的趣事轶闻不少。一次,童贯去秦州巡视,故意迟到。秦州知州钱昂质问其原因,童贯机智地回答是因为乘坐的驴子个头小而脾气倔。钱昂听出了童贯的双关语,于是反唇相讥,提议不如将驴阉了。童贯虽然气得不轻,但也无可奈何。
童贯因收复燕京之功,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这一举动无异于在儒家正统思想主导的北宋官场扔下一颗重磅,朝内外议论纷纷。许多人不仅加入议论的行列,还编段子,撰写打油诗,对童贯进行嬉笑怒骂。当时的读书人拟了一首打油诗讽刺他:“长乐坡头十万戈,碧油幢下一婆婆。今朝始觉为奴贵,夜听元戎报五更。”
在宣和七年,金军大举南侵,童贯等人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太学生陈东联合其他太学生,向皇帝伏阙上书说:“今日之事,宜诛六贼,以谢天下。”给童贯的罪名是“结怨辽金,创开边隙。”这一事件几乎道出了当时士人的共同心声。
童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他的机智、讨好和善于揣摩主上的心思使他能够在宫中深得信赖,但他的行为和决策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和批评。尽管如此,他的历史地位仍然不可忽视,他的故事仍然引人入胜,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