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起兵内幕
唐朝的传奇故事:唐高祖李渊的起兵内幕
今天,奇技网带你领略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唐高祖李渊的起兵内幕。
在唐朝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个特殊的称号,那就是“天可汗”。尽管拥有众多印玺中的“天可汗之印”,专为外国致信时使用,这一称号却并未涵盖唐高祖李渊。
回溯到公元617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隋朝土崩瓦解的前夜,山河破碎,烽火连天。在这一年的春天,李渊被朝廷派往太原担任太原留后。太原,是古代唐尧的领地,李渊对此感到了一种命运的暗示。巧合的是,他的爵位是唐国公,来到唐尧的旧日领地,这难道只是天命所归吗?
不久,突厥入侵。李渊派兵与太守王恭仁共同抵抗,但战争的结果是隋军失败。作为战争的责任人,李渊必须接受朝廷的处分,前途未卜。与其被动接受朝廷的处置,不如举兵造反,或许能闯出一条活路。于是,李渊决定起兵。
决定起兵并非李渊一人的独断专行,他身边的重要人物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次子李世民是积极推动者,他与李渊在几个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利用“李氏当天下”的传说、皇帝可能的毒手以及关中空虚的机会。太原晋阳宫的负责人裴寂和晋阳县令刘文静也是李渊造反的重要支持者。
为了顺利进行晋阳起兵计划,李渊还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百姓的积极响应以及征兵的合法理由。正当江都的使者带来了一道皇帝的命令,要求太原等四郡的男性年龄在二十至五十岁之间全数征为士兵,年底到涿郡集合攻打高丽。这个命令其实是李渊伪造的,为的就是为造反制造社会基础。
造反必须征兵,但必须有合法的理由。就在这时,马邑郡的军官刘武周杀了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起兵造反。这为李渊的征兵提供了合法的借口。李渊顺水推舟,迅速开始征兵。不到十天,报名者就接近一万人。太原的成年男子争相报名加入李渊的队伍,以避免年底去高丽作战。
李渊的征兵行动虽然顺利,却也露出了一些马脚。皇帝的亲信王威和高君雅发现李渊将军队交给了李世民等人,追查之下发现了李渊的阴谋。在即将举行的晋祠祈雨仪式上,王威等人计划刺杀李渊。这段历史的走向已经改变,唐朝的新篇章正在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