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一开始没有动年羹尧,而等了四年才除
在雍正王朝的第四年,一场震撼朝廷的事件发生了——雍正皇帝的心腹大将年羹尧选择了自我了断。人们纷纷猜测,这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年羹尧超越臣子本分的故事。
说起年羹尧,他与雍正皇帝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因此他与皇帝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作为雍正初期的班底成员,年羹尧深得皇帝的信任。在雍正继位之初,他就被委以重任,不仅接手了老十四胤禵的军队,还展现出了其文武双全的才华。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年羹尧的地位和权力逐渐增长,似乎让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本分。他在人事任免上的越权行为,让原本属于吏部的事务变得不再透明。这种暗箱操作被人们称为“年选”。更为过分的是,他在礼仪上的僭越行为。他不仅拥有众多小妾,甚至享受皇帝般的翻牌待遇。他的日常生活也极度奢华,吃饭时需要美食与乐队相伴。
尽管年羹尧的行为已经大大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但他依然依靠雍正皇帝的庇护。作为一个皇帝,如果任由臣子如此嚣张跋扈,皇权的威信将难以建立。当西北战事告一段落后,雍正皇帝开始采取行动。
年羹尧在西北作战期间,因为军国大事的重要性质,雍正皇帝选择了宽容。当战事结束,年羹尧的嚣张行为已经引起了众多官员的不满。在雍正二年冬天,雍正皇帝开始对年羹尧进行清洗。他不仅处理了年羹尧的党羽,还给满朝文武官员发出了信号。尽管年羹尧立下了赫赫战功,但雍正皇帝还是一点一滴地折腾他,最终整理出了一大堆罪状。其中唯一靠谱的就是贪污,年羹尧总计贪污了多万两银子。
在明哲保身方面,年羹尧远不如其他名将。他遇到了雍正这样一个多疑的皇帝。如果年羹尧能够更精明一些,在西北战事结束后就低调做人,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然而他却依然嚣张跋扈,这无疑触碰了皇权的底线。其他名将立下了战功后都能保持谦逊态度而年羹尧却结党营私虽然他的集团已经形成与其他政敌有所较量但终究他的权力来源于皇权一旦触碰皇权其后果可想而知。总的来说年羹尧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权力、信任和欲望的教训提醒着后人无论在何种位置都要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