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特有的骨朵锤究竟有多厉害?

世界之最 2025-05-11 08:57www.178767.com世界之最大全

骨朵:从实用到礼仪的演变之旅

在我们的现代口语中,"骨朵"更多地与花蕾联系在一起。回溯历史的长河,我们会发现,"骨朵"这个词在古代实际上是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打击类兵器。它的起源和发展,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

在商周之后,中原北方的打击杂兵除了石质棍棒头之外,青铜质棍棒头开始崭露头角。这些青铜棍棒头比石质更为精致和耐用,它们在和征战中都有出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青铜棍棒头的真实面貌。它们中间有孔,呈扁圆体,表面附有稀疏的瘤状小乳突,有的还带有螺旋状或蒺藜状的锥形角。这些青铜棍棒头不仅坚硬耐用,而且其放射状凸齿设计在击打时能够增强杀伤力。

随着铜铁冶炼技术在北方草原的传入,这些兵器逐渐发展演变。到了辽代,随着国家及社会制度的建立,这些原本只是兵器的棍棒头,开始承载更多的礼仪功能。辽国军人常用的铁质棍棒头被宋人称为"骨朵",由此得名。

在北宋的兵书中,骨朵被记载为名为胍肫,描述其形状如大腹,似胍而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名称被误读为骨朵。书中提到的蒺藜骨朵和蒜头骨朵,它们的头部用铁制造,形状分别与带刺的蒺藜和多瓣蒜头相似。

辽代的古墓壁画中,契丹武士手持骨朵的形象频繁出现。在辽金时代,骨朵不仅是军人的常备武器,也用作卤薄仪仗的器具。从明代的《出警入跸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骨朵在仪仗中的使用。骨朵在辽代还作为杖击类的刑具,甚至在皇帝宣懿皇后的诬案中,辽道宗皇帝就曾用铁骨朵击打皇后。

除了作为武器和仪仗用具,骨朵在汉族文化中还有其他用途。在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的石刻画中,有一幅疱厨图展示了古人用骨朵击昏牛后宰杀的场景。这说明在古代,骨朵也被用作杀牲畜的工具。

纵观骨朵的发展脉络,它从实用的棍棒头演变成为具有礼仪性能的打击乐器。其首端的骨朵逐渐由大变小,蒺藜状凸齿也变得平缓,形状演变为瓜棱或蒜头状。早期作为皇家礼仪器具的它,到明代后锤击性能完全消失,至清晚期以后不再使用。于是,这种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的打击、仪仗具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