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为什么能够得到禅宗五祖的衣钵
六祖惠能,被誉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流传影响深远。他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和尚获得禅宗五祖的衣钵传承的呢?这背后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古老的东禅寺,禅宗五代祖师弘忍大师年事已高,寿至七旬有二,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为了传承衣钵,他决定通过一次特别的选拔来寻找合适的传人。他让寺里的一千多名和尚每人作一首偈,看谁能真正认识到佛的本性。拥有此悟性的人,将承袭衣钵——那象征着权力和智慧的袈裟与钵头。
大家都认为衣钵传人非五祖的得意门生神秀莫属。神秀心中暗自欢喜,于是在走廊的墙上题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偈虽得众人赞许,却未能触及佛性的真谛。
而后院一位名叫惠能的杂役和尚,在观瞻神秀的偈后,以一首偈语震撼了所有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简洁而深刻,直指佛性的本质。五祖弘忍看到后大为震惊,他意识到惠能的悟性非凡,当即决定将衣钵传给他。
为了避人耳目,五祖并未立即公开宣布决定。他擦掉墙上的字迹,对众人保持沉默。当晚,惠能依约来到五祖住处,五祖以袈裟将他裹在一处,密授惠能《金刚经》,又将顿教法门和本宗衣钵传给他。五祖语重心长地对惠能说:“你现在就是六代祖师。务必好好保护法衣,普度众生,使本门佛法得以发扬广大。”
此后,五祖与惠能再未相见。惠能带着衣钵,历经艰辛,终于在广州的法性寺扎根悟佛,收徒讲经,创建了佛教的南宗。这一传承至今依然繁盛不衰,惠能的思想和智慧影响着无数的佛门弟子和寻求精神寄托的人们。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禅宗的传承和智慧的传承,也揭示了每个人内心都有潜在的佛性,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达到心灵的觉悟。惠能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