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中国为联合国减贫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中新社北京报道,4月15日德国网消息,薄雯雯报道,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盛赞中国在减贫事业上的巨大贡献。
白雅婷深情地指出,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仅仅在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便实现了全面脱贫,终结了绝对贫困。这一伟大壮举的背后,是中国四十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共有7.7亿中国人成功摆脱贫困,这一数字约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四分之三。
在访谈中,白雅婷表示,中国能从脱贫攻坚战中汲取许多宝贵的经验。她认为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有三大驱动力。首先是坚定的政治意愿,这种愿望已经长期保持,并为之奋斗了数十年。这种坚定的决心是推动中国减贫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中国采取了精准扶贫的策略。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中国将贫困识别到户,针对每个县、每个家庭制定极具针对性的措施,并逐步进行投资和追踪,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中国在扶贫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据统计,中国已经向农村地区派出了22.5万个工作团队,其中有300万名公务员深入基层,他们努力解决消除贫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享受到扶贫政策的好处。
白雅婷也提醒道,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中国仍需警惕返贫致贫的风险,并积极如何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
白雅婷还高度评价了中国的乡村振兴计划。她表示,“十四五”规划中的乡村振兴策略体现了致力于缩小差距的决心。这一战略不仅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多元化、改善当地生活条件,还能进一步扩大福利体系和公共服务。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关键在于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执行,加强公共财政管理能力和规划能力,特别关注妇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新发展机会。中国正在通过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其在减贫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决心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