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宋之后,为什么再无封禅活动?
自北宋之后,封禅活动销声匿迹,让人不禁好奇,封禅这一中国古代的隆重祭祀典礼,究竟因何湮没?接下来,风趣网为你揭晓这段历史的背后故事。
封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圣祭祀仪式,只有在太平盛世,天地丰稔、国家繁荣之时,皇帝才会前往泰山,汇报自己的政绩,感谢天地的庇佑。历史上真正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寥寥无几。自北宋之后,再无此活动,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明君圣主不胜枚举,但为何行封禅之礼的皇帝却如此稀少?原来封禅的条件极为严苛。正如古籍所载:“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只有在真正的太平盛世,天降祥瑞之时,皇帝才有权举行封禅仪式。
宋真宗的父亲在位期间,收复吴越,灭掉XX(此处原文缺失),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北宋经济得到发展,政治相对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了封禅的建议。
泰山附近的百姓千余人于984年来到开封,请求皇帝封禅。宋太宗对此表现得相当谦虚,虽未立即答应,但厚赐百姓以作答。次年,泰山父老再次进京请求封禅,同时宰相等文武官员也力荐封禅。经过一系列的谦让与讨论,宋太宗终于答应在当年十一月前往泰山封禅。
就在封禅活动即将举行的一个月前,皇宫的乾元殿、文明殿发生火灾。宋太宗认为这是“天意”的警示,认为自己并未符合封禅的天时条件,于是决定中止封禅活动。
尽管宋太宗的庙号也是太宗,但他与唐太宗相比仍有差距。他的儿子宋真宗在封禅问题上导演了一出闹剧。为了与辽国达成和约,每年赠送大量财物,宋真宗心中留有遗憾。当王钦若提出通过封禅来提振国家威望的建议时,宋真宗虽然知道封禅需要天降祥瑞,但仍然在王钦若的策划下,制造所谓的祥瑞。
为了制造这些祥瑞,宋真宗甚至伪造了“天书”。为了减话阻力,他在朝臣间多次暗示并表明天降祥瑞的意愿。最终,在1008年四月,宋真宗下诏举行封禅泰山仪式。然而这次封禅耗资巨大,占当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并且当时北宋面临的问题众多,根本算不上是盛世。宋真宗粉饰太平、弄虚作假的举动彻底搞臭了封禅活动。自此之后,世上再无真正的封禅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