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斯那么聪明为什么却败给宦官赵高?
历史上的李斯,聪明过人,却在与宦官的较量中失利,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李斯与众多法家人物有着相似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他是一位真正的改革家,但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他却展现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一面。这一点,从他妒杀韩非的事件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当秦始皇驾崩后,赵高找到李斯,与他密谋。面对赵高的游说,李斯起初愤怒地斥责他:“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赵高早已洞悉李斯的内心。他向李斯承诺,若扶苏继位,李斯的地位将会受到威胁。面对这样的诱惑,李斯陷入了纠结,最终选择了妥协。他同意赵高的计划,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死扶苏和蒙恬。
作为秦朝的丞相,李斯不可能不知道扶苏和胡亥谁更适合成为皇帝。但他最终选择了向赵高妥协,原因无他,个人的前途和权力远重于天下百姓的安危。
沙丘政变是李斯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赵高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宦官,而李斯却是大权在握的帝国丞相。面对赵高的游说和权力的诱惑,李斯选择了背叛秦始皇和扶苏。
当胡亥继位后,李斯已经失去了主动权。他试图劝谏胡亥的奢侈无度和横征暴敛,但却惹怒了胡亥,导致自己下狱。尽管他多次上书申辩,但都被赵高扣留。最终,赵高诬告李斯和他的儿子谋反,导致李斯被杀,家族被诛灭。
李斯其实是一位聪明人,他曾与嬴政共同指点江山,也曾辅佐秦始皇行使丞相的职责。但他的致命弱点是贪婪和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他向逆贼妥协,最终身死族灭。
那么,李斯为何斗不过赵高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答应了与赵高密谋。他并非真正的奸臣,与赵高相比,他过于畏手畏脚。这样的李斯,又怎能斗得过不择手段的赵高呢?
李斯是一个聪明却缺乏坚定原则的人。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他选择了妥协和背叛。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权力的游戏中,坚守原则和底线的重要性无可忽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