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希望把皇家园林一半还给他们,古弼是如何
在北魏的某个春天,古弼这位忠诚的大臣,收到了一封来自上谷地区(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信件。信中的百姓们诉说了他们的苦衷:皇家园林的扩张,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迫切希望朝廷能归还他们的土地。面对百姓的呼声,古弼深感责任重大,他不敢有任何怠慢,急忙准备了一份奏折,决定进入皇宫,向朝廷陈情。
当古弼急匆匆地走进皇宫时,却看到太武帝拓跋焘正与给事中刘树下围棋。他并不想打扰皇帝的兴趣,只好耐心等待。“弼坐良久,不获陈闻”,古弼心中的义愤如火山爆发,他的情绪已经无法控制。
古弼并没有直接对拓跋焘发火,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刘树。他一把揪住刘树的头发,责骂道:“国家的事情没有治理好,都是你这小子的罪过!”接着开始打刘树的后背。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拓跋焘虽然心中明白古弼的真正意图,但还是被古弼的行为所震撼。他放下手中的棋子,让古弼放开刘树,并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古弼见皇帝认错,便立即奏明实情。拓跋焘听后,答应了古弼的请求,将上谷苑的一半土地分给了贫民。
事后,古弼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他光着头赤着脚到官署请罪。拓跋焘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他继续为百姓谋福利,即使越礼也要去做。
古弼的精神令人敬佩,他的刚正执著、务实惠民的行为是真正的为民。他的行为虽然搅了皇帝的雅兴,但他巧妙地将矛头指向刘树,既维护了百姓的权益,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君明臣贤的美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问题,敢于为民,即使面临风险,也要坚守正义。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古弼的行为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决心,更展现了他的智慧。他知道如何巧妙地解决问题,如何将矛盾转移,以保护自己的也为百姓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他的行为是一种真正的为民的行为,是一种真正的忠诚和担当。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正义和公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