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此看好姜维 姜维后面为什么会投降
【投降背后的故事:姜维的忠诚与无奈】
投降,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词汇,但对于历史中的姜维来说,这个词背后隐藏着无尽的忠诚与无奈。今天,奇秘网的小编带大家走进这段历史,姜维背后的故事。
公元263年八月,钟会率领十余万大军攻打蜀汉。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蜀国大将军姜维不得不带领人马退守剑阁。钟会欣赏姜维的才能,写信劝降。然而姜维一心保卫蜀汉,坚守阵地。但令姜维没有想到的是,他收到了来自后主刘禅的敕令,让他放下武器投降钟会。同样身为投降的命令,姜维却无法拒绝刘禅的旨意。这一消息传出,原本准备浴血奋战的蜀汉将士愤怒不已,但他们无法改变现实,只能跟随姜维前往钟会营中投降。
回顾姜维的生涯,其实并非第一次面临投降的选择。早在诸葛亮攻打祁山时,姜维就曾被迫投降蜀汉。当时,姜维被任命为冀县城的官员,却因种种原因被迫投降诸葛亮。他的才能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被重用并委以重任。在与诸葛亮的来往书信中,他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诸葛亮认为他的才能出众,不仅富有军事才能,而且心存汉室。诸葛亮将他推荐给后主刘禅。
在蒋琬和费祎时期,姜维曾多次率兵西征羌中作战,一路升迁。尽管他一心想要征西建功立业,却受到了费祎的制约。费祎认为应该保国治民为主,因此限制了姜维的行动。当费祎去世后,姜维得以率领大军出征,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终究因为种种原因无功而返。
除了战场上的挫折外,姜维还要面对来自内部的压力。宦官黄皓在刘禅身边进谗言导致兄弟反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让在外征战的姜维倍感焦虑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攻击还要防备来自内部的背叛。这种内外的双重压力让姜维倍感无奈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职责为了蜀汉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总的来说姜维的一生充满了忠诚与无奈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思考。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位历史人物的命运看看他将如何迎接未来的挑战。在朝中,大臣们纷纷倾向于黄皓,黄皓则毫不顾忌地任用亲信,并对与自己不和的大臣进行打击报复。姜维对此深恶痛绝,于是他向刘禅奏请处决黄皓。刘禅并不把黄皓的危害当回事,他反而安慰姜维说:“黄皓只是供我驱使的小人而已,以前董允也很讨厌他,我也经常恨他,这样的小人物,你又何必在意呢?”
对于刘禅的轻描淡写,姜维却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黄皓正在密谋取代自己的位置,因此他不敢久留成都,主动请求到沓中屯田以躲避祸患。
公元263年,姜维得知钟会在关中练兵后,立即上书刘禅,提醒他为抵抗钟会的进攻早做准备。刘禅却相信黄皓的鬼巫占卜之说,认为敌军不会来袭。与此相比,姜维用心探听的消息在刘禅那里并不受重视。
当钟会、邓艾的大军真的发动进攻时,刘禅才匆忙派廖化和张翼应战。为时已晚,邓艾攻破绵竹后,刘禅只好请降,邓艾顺利占据了成都。姜维退守剑阁,击退了钟会的一次次进攻。
在敌人进攻的压力下,刘禅向姜维下达了投降的敕令。面对这样的君主,姜维无奈只能遵命。钟会接纳了姜维等人,尤其优待他,两人形影不离。
邓艾接受投降后,擅自拜刘禅及其他蜀汉官员为官职。他居功自傲,常常炫耀对蜀汉官员的恩情。背后,蜀汉降臣却都对他嘲笑不已。钟会得知后,马上诬告邓艾有意谋反。邓艾父子被押回京城后,钟会掌握了远征军。
在姜维的配合下,钟会扣押了全部将领,并企图讨伐司马昭。一场士兵的愤怒爆发,导致钟会和姜维等人尽皆被杀。据说,魏军士兵认为姜维是幕后策划者,因此在他死后仍然不解气,剖开他的身体发现他的胆如斗大。
费祎和姜维是蜀汉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治国方略不同,但忠心却是一致的。面对外忧和内患,后主刘禅却安稳逍遥,任由事态发展。有这样的君主在,无论是费祎的谨慎保守还是姜维的对外扩张,最终都无法改变蜀汉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