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关于麒麟的记载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奇生物,象征着祥瑞和吉祥。近日,奇技网的小编在网络上整理了一篇关于我国古代麒麟的记载,现在与大家分享。
在古代文献中,麒麟被描述为一种长寿的神兽,能够活两千年。它的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因此被称为仁兽。麒麟的形态独特,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发。雄性的麒麟有独角,而雌性则无角。它们口能吐火,声音如雷。
关于麒麟的记载,最早可见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书中描述麒麟为仁兽,形状像麋鹿,有牛尾和一角。《礼记》中也提到麒麟被视为祥瑞之物。
历史上著名的“西狩获麟”事件发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当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春秋》一书中。左丘明的《左传》也记载了这件事。据说鲁哀公十四年春天,有人在西狩时捕获了一只麒麟。孔子看到后认为这是麒麟,但人们却认为是不祥之物而将其丢弃。孔子深感悲伤并为此流泪。这个故事被广泛流传至今。
“西狩获麟”事件被记录在多个古籍中,如《历朝纲会纂》、《纲易知录》等。这也引发了人们对麒麟的崇拜和纪念。为了怀念这一事件,人们在麒麟被发现的地方建造了麒麟台,也叫获麟台。这个古迹至今仍然是县级名胜古迹的重点保护单位。
由于古代人们视龙凤龟麟为神灵,“西狩获麟”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重要题材。许多史书、故事、建筑和地名都以麒麟命名或作为祥瑞的代号。例如,古代帝王的年号或古建筑常常以麟字命名,以表达吉祥的寓意。
麒麟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奇生物,一直被人们视为祥瑞的象征。通过“西狩获麟”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麒麟的崇拜和信仰,还可以感受到孔子对仁兽的深深眷恋和情感寄托。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深入了解。如今,这些故事仍然被流传和纪念,成为我们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麟德这个年号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唐代的时空背景下。唐高宗称年号为麟德,武后武则天更是将中书省改为麟台,足见当时对麒麟这一神秘生物的敬仰与崇拜。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历史的车轮驶进了唐德宗的时代。大历四年,人们在麒麟台上立下了麟台碑,用厚重的石碑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而后,在后金的皇统七年,人们取麒麟祥瑞之意,在巨野县山口镇增设嘉祥县,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元朝世祖至元十六年,麟凤之祥瑞深入人心,巨野县治北建起了一座宏伟壮观的麟凤亭。至元文宗至顺二年,巨野县主簿樊逊重修了麟凤亭,使其更加壮丽。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代,巨野知县方时化在麒麟台上建起了瑞麟寺。这座寺庙建造宏伟,规模壮观,据说当时整个寺院占地百余亩,有僧侣百余人,佃户数十家。它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瑞麟寺周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寺院南面有一条小河,名为八里河。此河东西流向,岸边柳树成荫,河水潺潺,游鱼可数。河南岸有一渡口,即《巨野县志》上所载的“获麟古渡”。每到阳春时节,这里风光无限,吸引无数士家工商、男女老少来此观光游览。明崇祯末年的战乱让整个寺院化为灰烬,只留下这座荒草萋迷的土台子。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一岁爱国诗人辛弃疾参加抗金起义军时途径巨野麟台。他即兴作下一首五言律诗《途经巨野麟台有感》,诗中写道:“终始春秋笔,经名旧记麟。荒台曾建鲁,野草未烧秦……”全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样是在明代,诗人孙宜游“获麟古渡”时作诗一首《游获麟古渡有感》,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之情。
在现代作家张晓风笔下,“获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符号。她以获麒为主要事件写了一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与碰撞。在她的笔下,“获麒”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被这个神秘而充满象征意义的麒麟所吸引,不断地和解读其中的深层含义。历史的长河永远向前流淌,“获麒”的故事也将永远被传承下去。
美国ufo视频
- 我国古代关于麒麟的记载
- 朱棣起兵造反了 但为何当初朱元璋最放心他?
- 东莞桑拿爽记 东莞桑拿步骤
- 刘翔2012 刘翔2012年之后参加比赛了吗
- 孝庄靠哪些大臣助子登基?
- 唐代的退休官员能够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 丰田召回卡罗拉_丰田召回卡罗拉了吗
- 王力宏的女友,王力宏的女友是谁
- 咱们相爱吧康乔犯了什么罪(咱们相爱吧康乔为
- 织帽子的花样(织帽子的花样图案大全图片)
- 瘦的用英语怎么读?三年级英语瘦的用英语怎么
- 何赛飞追着代拍打(何赛飞视频)
- 俞灏明前女是谁(俞灏明谈烧伤后被甩经历,疑
- 宋喆马蓉热搜第一 马蓉和宋喆的微信对话
- 世界上最浪漫的鸟类动物 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动物
- 宇宙与人解说词 宇宙与人解说词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