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钱就能购买儿童个人信息 (2)
案件背景介绍:儿童信息贩卖黑色链条浮出水面
一、案件背景与规模
江苏徐州警方的重大突破,为我们揭示了儿童信息贩卖惊人的内幕。犯罪团伙以每条令人震惊的低价——仅六分至一毛钱,非法获取了高达两百万条以上的儿童个人信息。这些敏感信息包括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以及家长的联系方式和所在城市等。这一巨大规模的泄露事件,堪比一场无声的风暴,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恐慌。
二、信息用途与盈利模式
这些宝贵的信息被犯罪团伙用于多种途径。他们首先利用这些信息为教育机构招揽生源,通过拨打家长电话推销课程,每成功招揽一名学员即可获得丰厚的提成。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部分信息被二次转卖,形成了一个黑色的产业链,让这一犯罪的危害范围不断扩大。
三、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犯罪团伙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呢?他们主要通过线上渠道,如学校周边的问卷调查和扫码送礼活动,以及以免费课程注册为诱饵,诱导家长提供个人信息。部分网络平台存在的儿童软表情包等灰色内容,也成为间接暴露儿童隐私的温床。这些平台监管的漏洞,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法律与防护措施
幸运的是,徐州警方迅速采取行动,抓获了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并对涉事公司进行了查处。对于家长来说,也需要提高警惕。避免随意填写问卷或扫码领取免费礼品,警惕要求提供详细信息的“免费课程”,并定期检查孩子网络账户的隐私设置。只有家长和平台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事件启示与警示建议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信息泄露事件。它揭示了儿童信息保护的巨大漏洞和薄弱环节。我们需要加强法律监管和平台责任,同时提高家长对隐私泄露风险的认知和警惕性。同时警示家长在日常活动中应提高隐私保护意识,避免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随意分享孩子照片和参与线下活动,尽量选择正规渠道参与社会活动,并密切关注隐私保护政策。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合法权益和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