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诸葛瞻于情于理都没有不妥,宗预为何不去

世界之最 2025-04-21 00:35www.178767.com世界之最大全

提及宗预,想必各位都有所耳闻。

景耀四年,即公元261年,某日,季汉老臣廖化邀请同样资深的宗预一同拜访诸葛武侯之子诸葛瞻。宗预却对廖化说:“吾等年事已高,功名利禄早已足够,只是缺一场轰轰烈烈之死而已。何苦向年轻一辈趋炎附势、登门拜访呢?”就这样,宗预没有去见诸葛瞻。这一事件也成为他在史书中留下的独特一笔。

当时,诸葛瞻已经接任季汉都护,掌管朝廷大权。宗预早年因诸葛武侯的赏识而崛起,历任丞相府主簿、参军、右中郎将等职位。从情理上看,宗预拜访诸葛瞻并无不妥。那么,为何宗预不愿意去见诸葛武侯之子呢?

众所周知,季汉自诸葛武侯去世后逐渐走向衰落。社会上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们怀念诸葛武侯时代的安宁与繁荣。诸葛瞻出仕后,士人百姓将复兴季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三国志》记载,每当季汉实施善政,哪怕这政策与诸葛瞻无关,百姓都会说这是诸葛瞻的政绩。诸葛瞻作为后主的女婿,擅长书画、记忆力强,自然备受赞誉。这样的环境对年轻人的成长其实并不利。宗预看在心里,知道诸葛瞻虽有“恐不为重器”的缺点,但逐渐变得骄傲自满,开始瞧不起季汉的其他重臣和老臣。

正因如此,宗预不仅自己不愿意拜访诸葛瞻,还劝说廖化也不要去。他的这一举动,既表达了对诸葛瞻的不满,想以此提醒他改正;也表现了对季汉前途的失望和担忧。在他们这些诸葛武侯旧部逐渐老去的情况下,诸葛瞻无疑是季汉的未来和希望。但宗预的担忧在于,如果诸葛瞻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改正缺点,季汉的前途恐怕难以乐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