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为何李严会那么伤心呢?

世界之最 2025-05-12 21:06www.178767.com世界之最大全

史书所载,并非全信,亦非全疑。《志》中深述,李严之哭,不只是为诸葛亮之逝而哀,更是为自己前途之断而悲。

李严的泪水,并非全因诸葛亮的离世而流。他们之间,早已存在深深的裂痕。诸葛亮曾多次上奏列举李严的过失,甚至将他贬为庶民。刘备在世时,对李严颇为重视,将其与诸葛亮共同托为孤臣。李严因此得以再起,成为中都护,掌管内外军事,并被封为都乡侯,假节。看似荣耀的背后,实则暗流涌动,李严开始有了与诸葛亮抗衡的势力。

公元231年,诸葛亮北伐,李严负责督运粮草。恰逢阴雨连绵,粮草无法如期供应,李严却借机要求诸葛亮退兵。撤军后,他担心诸葛亮追究其责任,反咬一口,诬陷诸葛亮延误战机。诸葛亮的智慧与李严的谎言,在刘禅面前一目了然。

诸葛亮的愤怒与弹劾,使李严数罪并罚。但刘禅念其辅政大臣的身份,下旨轻判,仅免其官职。从李严的行为来看,他绝非无私之人。他的内心对诸葛亮充满了嫉恨,绝不可能仅仅因为诸葛亮的离世而痛哭。

李严的功利心极重,这种人往往难以长寿。他的同乡尚书令陈震曾言:“腹中有鳞甲”,暗示其心机深沉。为了加强汉中防务,诸葛亮要求李严率兵赴汉中,然而李严却将江州视为自己的地盘,不愿交出。在诸葛亮的加封之下,他才答应北上。他在任期间,治政能力突出,深得民心。然而在与同僚的相处中,他显得跋扈,常逼得同僚辞官或叛逃。他甚至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受九锡之礼,只为自己的升官发财之路。

当我们谈论李严之死时,往往忽略了他的年龄。史料记载他在213年已为护军将军,此前还做过几任县令。他携大军南下,因有才干被刘璋赏识,任命为成都县令。他死时的年龄,至少在40岁以上。在三国时期,平均寿命仅为30岁,因此李严算是长寿之人。他的死,更可能是因病或寿终正寝,而非为诸葛亮激愤而死。

李严的泪水、他的行为、他的功利心以及他的年龄,都表明他并非因诸葛亮的离世而激愤而死。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他们的恩怨情仇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君臣关系。而李严的离世,更像是一个为了仕途不择手段的人,在算计了一生之后,终究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上一篇:牡丹亭原文翻译全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