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后期没有信诸葛亮 因闭羽之死留住留
刘备在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位英雄人物,曹操曾对他评价极高,认为只有他和自己才是真正的豪杰。刘备后来也打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蜀国的君主,他的成功离不开诸葛亮的辅佐。在刘备的后期,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刘备后期对诸葛亮的信任产生了变化呢?
刘备后期为何对诸葛亮产生疑虑
刘备在称帝后,对诸葛亮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曾经言听计从的他,开始对诸葛亮逐渐冷淡,对其信任度也有所下降。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关羽身死引发的变化
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无比。在关羽败走麦城身死后,刘备悲痛欲绝,愤怒之下决定亲自出征征伐东吴。面对刘备的御驾亲征,群臣乃至秦宓的阻挡都无济于事,唯有诸葛亮出面才使事态缓和。诸葛亮的劝谏却让刘备更加愤怒,既因为诸葛亮不理解他的兄弟之情,又因为他觉得诸葛亮忤逆君上,有损帝王威严。这一切使得刘备开始冷淡诸葛亮,甚至通过许靖、糜竺等人来制衡诸葛亮,并有意让蜀中旧臣与诸葛亮产生对立。
二、帝王心理的作用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本身就是帝王心理的一种体现,也表明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刘备清楚自己的儿子不成器,但他在公众面前这么说,其实是想试探诸葛亮。他希望诸葛亮表现出绝对的忠诚。而刘备之所以不信任诸葛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刘禅平庸无能,成不了大器。如果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有所动作,他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在公众面前,刘备通过这样的言语来试探和激发诸葛亮的忠诚。如果诸葛亮有任何不忠的苗头,都会立即被揭示出来。这样一来,即便日后诸葛亮有再大的功绩和威望也难以挽回在蜀汉朝廷中的信任危机了。毕竟君臣之间的信任一旦受损便难以修复了。可以说这也是刘备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无奈之举和对未来蜀汉政权的一种保护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