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捕快为什么叫做不良人 他们为何不受待见
对于未曾深入了解捕快这一职业的读者,或许会对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职业感到陌生。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捕快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在唐朝时期,为何他们被称为“不良人”,并探究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待遇。
说起捕快,这一形象在无数古代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包括抓捕犯人、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等。可以说,捕快是保障一方安宁的重要力量。在辉煌的唐朝,这支力量却饱受轻视,地位卑微。在当时的称呼中,他们被称为“不良人”,一个充满贬义的名称背后,隐藏着唐朝对捕快的种种不满和歧视。
我们来看一下捕快在唐朝的政治地位。捕快,在古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称呼,而是由“捕役”和“快手”两个词汇组合而来。在唐朝,他们却被称作“不良人”,领衔者则被称为“不良帅”。这一称呼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更糟糕的是,捕快的政治地位非常低微,他们的后代不得参加考试,永远无法跻身官场。即便他们离开捕快行业,子孙仍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可以说,从法律的角度,他们就不受待见。
那么,为何唐朝如此不待见捕快呢?除了政治地位的低微之外,更重要的是捕快的行为让人无法认同。虽然他们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但他们并不属于公务人员,因此没有工资。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常常敲诈百姓。更有甚者,与官吏勾结,制造冤假错案,对百姓横征暴敛,任意拘捕。只要有钱,他们几乎什么都敢做。这些行为,让百姓对他们深感厌恶。
捕快在抓捕犯人、调查罪证的过程中,常常采取暴力执法的方式。由于破案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可能会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暴力。这样的行为,无疑会让百姓对他们产生反感。
政治地位的低微、对百姓的敲诈以及暴力执法等行为,使得捕快在唐朝社会中的形象大跌。被称为“不良人”的他们,这一称呼也算是与他们的行为相匹配。历史是进步的,时代是变迁的。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看到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捕快形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