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代巴国和巴人的起源
巴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度,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时期。它位于现今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国都为江州,即现今的重庆市江北区。巴国与蜀国有着深厚的世仇,且在春秋中期因一场战争分裂出了充国。
巴国的疆域辽阔,其土地东起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达黔涪,涵盖了现今重庆全境以及湖北的恩施、川东北的部分地区。关于巴国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太葜即上古时代东方部落首领伏羲的后代创建了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的后代乘厘和后照,其中后照被视为巴人的始祖。
在历史长河中,巴国与周边国家如楚、蜀等有着频繁的战争和交流。据《辞源》记载,巴国在夏朝时期被称为巴方,商朝时期则向商王年年纳贡,岁岁服役。后来巴国人参与周武王伐纣,为西周初期的71个诸侯国之一,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姬姓宗族,子爵,因此称为巴子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国经历了与楚国的多次战争。其中,楚巴与邓之战、那处之战都展现了巴国的军事力量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在楚国的传统法令下,巴国曾在战败后遭遇困境。巴国还与秦国联手灭掉了庸国,但后来在与楚国的战争中逐渐失去了部分领土。
巴国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在战国时,《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有乱,将军巴蔓子请求楚国出兵相助,答应给予三城为谢礼。虽然巴国得以安宁,但当楚国使者来索要承诺的三城时,巴蔓子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割让土地。这一事件暴露出巴国的虚弱和楚国的贪欲,刺激了楚国向西扩张,占领了巴国的盐水地区,即第一道盐泉。
在楚肃王四年(公元前377年),巴国与蜀国联手攻打楚国,成功夺取了兹方。这一事件标志着巴国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复杂关系。
巴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其疆域辽阔、历史丰富、文化独特。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战争和交流,巴国逐渐发展壮大并留下了许多值得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在过程中我们也深刻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脉络和历史背景。蜀国的东边,曾经属于巴国的领地。为何巴国能够超越常规,意图伐楚,夺回盐泉的控制权呢?实际上,巴国因不甘盐泉的丢失,与蜀国联手,通过乌江、郁水、清江发动对楚国的袭击。楚国迅速反击,在兹方击败了巴蜀联军。
楚国清楚地认识到清江的重要性,为了防止再次被攻击,他们在清江设立了防线以保护盐水泉盐。巴国的第二大盐泉——盐水泉盐被迫丢失,这无疑给巴国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国力也随之衰落。而楚国借此机会大举西进。
在楚宣王九年(公元前361年),巴国的黔中之地(现今的重庆涪陵区与黔江区)被楚国占领。楚国的目标直指巴国的第二大盐泉。一旦占领黔中之地,意味着楚国完全掌握了伏牛山的盐泉。《史记秦本纪》记载,那时的楚国从汉中向南,已经占据了巴黔中。
到了楚威王的三十至四十年(公元前339至329年),楚国将兵锋指向巴国的一道盐泉,迅速占领了今天的重庆巫溪县、巫山以及奉节县一带,并设立巫郡。巴国的三大盐泉已全部落入楚国之手,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的巴国无力抵抗楚军的进攻。
楚军从枳邑出发,攻下江州东面的关隘吕阳关,随后全线西进,不仅攻陷了巴国的都城江州(现今的重庆渝中区),还占领了陪都垫江(现今的重庆合川区),并深入云南和四川的西南部。《史记秦本纪》记载,此时的楚国的疆域南有巴渝,过江南则有黔中、巫郡。
随着巴国的衰落,蜀国逐渐崛起。当蜀王杜芦(开明十二世)时,巴国受到庸国的侵扰。为了集中力量对抗巴国,蜀王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秦惠王看到蜀国的富饶,心生贪念,欲派兵攻打。但由于对蜀地道路不熟悉,秦惠王采用张仪的策略,制造了五头石牛作为诱饵,最终通过苴国的帮助成功攻入蜀地。
这便是古代巴国和巴人的起源的。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共两页:是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