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何以说聊斋中的妖魔世界是最美的寓言
远古时代,先秦典籍如《左传》、《庄子》与《吕氏年龄》中,便已涉及鬼怪之说。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归于泰山,化为鬼魂,泰山神则监管着这些阴界的灵魂。随着佛教的传入,地狱观念与中国传统的鬼怪传说相融合,鬼域的世界构造变得更为丰富多元,各式各样的鬼魂故事层出不穷。
在《搜神记·吴王小女》中,吴王夫差的女儿紫玉与民间青年韩沉相爱,然而夫差并未认同这段感情,紫玉因此心生悲怨而离世。韩沉前往祭拜,紫玉却从墓中现身,邀请韩沉进入墓中,二人结为夫妻。这个故事展现了恋情具有让死者复生的神奇力量,也是演义家喜爱的“人鬼恋”题材的开端。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女鬼的表演展现出一幕幕缠绵的恋情故事。例如,喜欢诗歌的女郎连琐,因早逝而化为鬼魂,却在诗歌的吟唱中与杨于畏相遇相爱,最终连琐复活。这些“人鬼恋”的故事比传统的历史演义更有深度。
在《梅女》的故事中,封云亭遇到了一堵墙上的女鬼影子,女鬼请求他烧掉房梁以求安宁。封云亭助女鬼达成心愿后,却遭到感动的女鬼的拒绝,因为一旦与其结合,生前受辱的罪名便无法洗清。梅女的故事蕴含深刻的社会内涵,只有成为鬼才能报复那些实际生活中无法做到的事。鬼域的世界为这些故事赋予了更广阔的天地。
实际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在《聊斋志异》的鬼故事中得以轻松实现。例如念书籍人朱我旦与鬼判的交往、陆判换心换头的神奇手术等。这些故事展现了蒲松龄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蒲松龄还将仙乡与黄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著名的《罗刹海市》。在这个故事中,美夫君马骥降临了一个以貌取人的国度,“罗刹国”以丑恶为美,越丑的人官职越高。马骥因相貌俊美而在罗刹国被视为最丑恶的人。然而当他伪装成张飞时,人们却惊叹他的美丽。这个故事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批判了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蒲松龄在篇末的“异史氏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说:“花面谄媚,世情如鬼。”揭示了社会中人们用假面迎合众人、追求权力和利益的丑陋现象。这些故事既富有想象力又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是蒲松龄作品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