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心良心 用良心守住粮心

世界之最 2025-11-11 15:31www.178767.com世界之最大全

杨阳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涯,开始了寻找实习单位的旅程。他的专业背景是粮食仓储,恰巧他的三叔担任一家粮库的主任。于是,他带着精心挑选的礼品,登门拜访。

粮心良心 用良心守住粮心

三叔一直很喜欢杨阳,听到他的想法后,自然乐意帮忙。但面对礼物,他却有些皱眉:“阳子,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不能收下这些礼品,我们这一行更看重真诚而非物质。”杨阳忙解释道:“这只是我对您的一点心意,是一些普通的粮食制品,不值钱。”

听到“粮食”二字,三叔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决定给杨阳讲一个发生在他刚参加工作那年的故事,以此作为他进入职场的警示。“干咱们这一行,最重要的是要有‘粮心’,‘粮心’就是良心。”他这样说。

故事发生在三十多年前,当时三叔刚刚开始担任粮库的保管员。一天傍晚,一个名叫张六的村民来领玉米。在将玉米袋装到驴车上的过程中,三叔不慎将袋子撞破,导致玉米粒撒了一地。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这无疑是闯了大祸。粮库有严格的规定:对内要颗粒归仓,对外不能缺少一两。

张六和三叔他们赶紧抢救,用手拢、用铲子铲。这时,另一个保管员去办公室找主任领蜡烛,现场只剩下三叔。他心里着急,因为今晚他还有相亲的约会。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将混着玉米粒的沙土都铲到垃圾坑里,然后盖上土。他心想,不就几斤玉米吗?不值得小题大做。

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第二年春天,垃圾坑里竟然长出了几十株玉米苗。粮库主任发现后非常生气,质问是谁扔的粮食。三叔主动承认了错误。这次事件导致他被记过一次大过,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阳听完故事后不解地问三叔为什么会主动承认错误。三叔苦笑着说:“我后来才知道,那几斤玉米对张六一家来说是多么重要。我后悔莫及,那些玉米成为了我一生的耻辱。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主动承认错误是正确的选择……”这时,三婶出来叫吃饭,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杨阳第二天开始上班,这个故事也就暂时放下了。在他上班的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对三叔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个姓宋的老板来买六十吨玉米,三叔安排杨阳和一个老保管员一起过秤。杨阳发现磅秤的秤砣被移动了,每袋标准包少了三斤。他慌忙指出这个问题,但老保管员却表示这是买主的要求。杨阳困惑不解之际,三叔出现并坚持要求按照标准袋装足二百斤。他对宋老板说:“这是我们的原则。”

这几天,养殖户的奶牛们可谓是度日如年,眼看着就要断粮了,每一刻的耽搁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况,宋老板提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建议:“你们卖一斤粮食收一斤的钱,既不亏国家,也不亏买主,何不卖给我?”这样的说法让杨阳陷入了短暂的犹豫。

在钱货两清的交易原则下,杨阳微微点了点头,同意了宋老板的建议。于是,四卡车的玉米顺利售出。当三叔回来时,一切已经发生。他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杨阳和老保管员,严肃地告诉他们:“我已经向局长问过了,虽然宋老板是他的亲戚,但他并不支持这样的做法。”接着,三叔命令杨阳找辆拖拉机,装上一千八百斤玉米,跟随他一起上山村。粮款则从他的工资里扣除。

第二天,三叔和杨阳一起开着拖拉机上路。在路上,三叔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宋老板在每袋玉米中少装了三斤。虽然这样做没有损害国家的利益,但却让养殖户们吃了哑巴亏。因为养殖户们看到是粮库的麻袋,就默认粮库不会欺骗他们,不再复秤。三叔说:“粮库在老百姓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如今我就是自己掏钱补粮,也要维护粮库的信誉!”

到了山村后,三叔通过大喇叭广播,让买了宋老板玉米的村民带着原麻袋来村委领粮。他承认因为粮库的疏忽,每个二百斤的标准包少了三斤。不久,村民们拿着麻袋纷纷赶来。杨阳和三叔一起分发玉米时,他深感欣慰:没有一个人拿着空麻袋来冒领。三叔笑着说:“这叫以心换心。你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心对待你。”

粮食分发完毕后,三叔和杨阳准备离开。一位老者张六走过来热情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席间,张六感激地提到当年的一件事。杨阳心中疑惑:当年三叔不是欠了张六好几斤玉米吗?怎么现在张六反倒来道谢了呢?三叔看出他的困惑,解释道:“因为我承认了那件事就等于告诉大家垃圾坑里的玉米是张六家的,别人不能动。那几十株玉米后来打了三十斤粮食,对当年张六一家来说可是雪中送炭啊!”

张六感慨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每年收粮后卖给粮贩子时从不挑剔过筛也不晾晒。但卖给粮库时却严格过筛晾晒至不起虫的程度以便你们长期保存。”听了这番话杨阳终于明白了三叔的话:“粮心就是良心!”这份诚信和担当的精神让他深受触动也让他更加敬佩三叔的为人和品格。

上一篇:北京375路公交车事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