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南京差点改名“中山城”
朱军华是扬州高邮一位赫赫有名的收藏爱好者,尤其痴迷于收藏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专题老报纸。近日,他从丰富的收藏中整理出一批珍贵的孙中山老报纸,这些报纸生动还原了孙中山先生逝世前后的历史细节。

中山城传奇——朱军华的收藏故事
朱军华,江苏省知名的集报家,收藏报纸已有2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到了一份宝贵的宝藏——一本合订本报纸,那是1925年3月的北京《顺天时报》。这份报纸恰好记录了孙中山先生去世的那个重要时刻。朱军华毫不犹豫地购下这份报纸,成为他收藏中的瑰宝。
这份报纸上,孙中山先生的消息占据了显著位置。特别是从3月1日至12日,报纸每天都详细报道了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情。例如,在孙中山去世的前一天(3月11日),报纸用大标题“孙中山病已危在旦夕”来报道,同时配有“饮食不能进脉搏激增”和“注射‘驱癌药液’之经过”的副标题。这些都让人们意识到中山先生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一代伟人孙中山离开了人世。当天的《顺天时报》以最快速度发行了一份号外,号外大标题为“孙中山先生千古”。第二天的报纸则用多个版面详细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去世后的情景,其中第二版尤为具有纪念价值,上面刊登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像以及多篇论说。
在这份报纸中,还记录了为纪念孙中山而展开的行动。例如,1925年3月14日的《顺天时报》报道了议改南京城为中山城的消息。虽然最终南京城并未改名,但“中山”这个地名在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广东香山得以保留,成为纪念先生的永恒标志。
报纸还记录了中山移灵大典的盛况。1925年3月19日的《顺天时报》详细描述了当天移灵的情景,其中不仅包括了要员如汪精卫、林森、宋子文等,还有李大钊、林祖涵(林伯渠)两位中国的早期领袖。这也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之处以及他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这份报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历史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和事件。
朱军华的收藏不仅仅是一份报纸的积累,更是一段历史的传承。他通过自己的收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事迹,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他的收藏之旅,也是一段对历史的热爱和致敬之旅。中山市的由来及其地理优势
中山市,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1152年便设立了香山县。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该县在1925年更名为中山县。如今,它已经成功晋升为地级市,中山市。这座城市的面积约为1783.6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12.09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山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南部核心地带。这座城市向北连接广州市的番禺区和佛山市的顺德区,向西毗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的斗门区。东南方向与珠海市紧密相连,东边则是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山市的交通十分便利,成为了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中山市的经济发展也与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山市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广东省第五的位置。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中山市被誉为“广东四小虎”,足以证明其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影响力。
中山市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还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和机遇,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对于旅游者来说,中山市都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的城市。更多关于中山市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座历史名城的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