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天下奇闻 2025-04-14 20:07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在我国,传统习俗源远流长,大约始于周代的周文化中,已经历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沉淀。清明,作为最初的节气,其来临意味着气温回升,春耕春种的黄金时期已然到来。于是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以及“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因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相近,寒食节成为了清明的别称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烟火,只食用寒食。
关于寒食节的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传说。晋国的献公妃子为了自身利益,毒计陷害太子申生,导致其被迫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在外,期间历经磨难,许多追随者离去,只剩少数忠诚之士陪伴。其中一人名为介子推,曾割肉救重耳于危难之际。后来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君主。
晋文公执政后,对共渡难关的臣子进行封赏,却遗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晋文公后,他深感愧疚,亲自请介子推受赏。但介子推拒绝接受,选择隐居绵山。晋文公派人寻找未果后,有人建议放火烧山以逼其现身。大火过后,介子推与母亲抱树而亡,以此表达其忠诚。晋文公悲痛欲绝,安葬遗体时发现了介子推留下的,内容充满了忠诚与劝诫。
为了纪念介子推的高风亮节,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并设立祠堂。同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百姓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表达纪念之情。关于这段故事,还有许多传说和习俗流传至今。例如,“足下”这一尊称来源于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敬仰;寒食节过后,柳树死而复生的奇迹使得清明节与柳树有了深厚的联系;人们还会制作“之推燕”来纪念介子推的精神。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忠诚、勤劳和节俭等美德的追求和崇尚。
上一篇:47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