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多症

天下奇闻 2025-05-01 01:49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单核细胞增多症:揭示EB病毒的传染病特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也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引发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该病症主要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除了EB病毒,少数病例也可能由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引发。

一、易感人群与传播途径

此病症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尤为常见,其中3-5岁儿童的EB病毒感染率超过90%,约25%-75%的感染者会展现出典型症状。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12-40岁)也是常见的受害者。该病毒主要通过口密切接触传播,如接吻和共用餐具,飞沫和输血传播则偶见。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38.5-40℃),可能持续数日至数周。咽峡炎伴随扁桃体渗出物(白色或灰绿色)是常见的症状之一。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通常对称分布,并在一周内达到高峰后逐渐消退。约10%-30%的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或溶血性贫血。免疫缺陷者易进展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三、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时,会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异型淋巴细胞占比≥10%。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抗VCA-IgM阳性)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排除细菌性咽炎、白血病等其他疾病。

四、治疗与预后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支持,如退热、补液等,多数患者可在1-3周内自愈。对于重症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或糖皮质激素。虽然病死率低(0.1%-0.2%),但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对于脾破裂等急症,需要紧急处理。

五、预防措施

预防EB病毒引发的单核细胞增多症,首先要避免与感染者接吻或共用餐具、水杯。感染者的分泌物及物品需要严格消毒。当前,疫苗研发仍在进行中,但尚无成熟的疫苗产品。

了解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点、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与预后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由EB病毒引发的传染病。

上一篇:年龄打一生肖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