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校都叫什么名字? 最早学校竟叫xi
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校的千年别称
追溯我国教育的历史渊源,可谓源远流长,自尧舜禹时代的庠序之教起,已有数千年的光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学校又有过哪些别具一格的称谓呢?
在舜时,教育初现雏形,设庠为教,分为下庠和上庠。七岁孩童入下庠,以庶老为师,习学基础之业;至十五岁,则入上庠,以国老为尊,授业解惑。这便是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学校形式,其奇特的名字至先秦仍在沿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学校的称谓也日趋丰富。至西周时期,设立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被称为庠、序、校、塾等。到了东周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起,诸侯开始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庠宫”。教育开始向民间延伸和发展,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
西汉时期,太学成立,置弟子五十人,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郡国称学,县称校,乡称庠,聚称序。汉明帝创建了官邸学,主要供贵胄子弟学习。而后,宦官势力膨胀后,也创建了中央大学“鸿都门学”。
隋朝时期,国子寺成为教育的重要机构。隋文帝时期,虽然下诏废天下之学,但国子寺得以保留,并逐渐发展为综合式学校。唐朝时期,继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并在地方设立了州学、县学。
宋朝则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黄金期。经历了三次兴学运动后,宋代官学规模空前。除了中央的国子监、太学等,地方上更是设立了州县两级学校。书院式私学也盛行,形成了多种办学方式。
辽金两朝、元朝和清朝等朝代也都为了巩固统治、笼络文人,仿照中原教育制度设立学校。如辽金两朝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地方设州学、县学;清朝则设立国子监、太学、宗学、武学等各类学校。
由于中国教育的悠久历史,古代学校的称呼也经历了众多变迁。从最初的庠、序、校、塾到后来的国子寺、国子监、国学等等,每一个称呼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和文化。这不仅仅是名字的变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见证。
世界奇闻
- 古代学校都叫什么名字? 最早学校竟叫xi
- 吕后为何对戚夫人赶尽杀绝-真相滴血的疼
- 古代女子入宫选妃的条件到底有多苛刻?
- 和硕恭悫长公主的命运怎么样?受两朝皇帝宠爱
- 哈尔滨民族职业学院
- 刘邦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他为何能吸引那么多
- 庆寿公主是什么结局?她的死跟宋高宗有什么关
- 李凤娘死后为何被破席裹尸?看看她生前的为人
- 环境卫生整治
- 孝烈武皇后与孝敬宪皇后是什么关系?清朝的姐
- 明神宗和宪宗如何对待心爱的妃子 对妃子专宠至
- 林心如倾世皇妃剧照
- 慈禧怀孕生子要多少人伺候?慈禧如何生下皇子
- 关羽为什么连小小的麦城都走不出去?真相是什
- 永琪是什么形象?他最后是何结局
- 武元衡:大唐铁血宰相,因主张强势对抗藩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