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字象,表意体系的视觉营造
书法,犹如一座桥梁,深深植根于表意文字的逻辑之中。它不仅承载着传达信息的重任,更体现了字形与意义的和谐统一。一个卓越的书法家,不仅擅长表达文字的含义,更是精通展现字形之美的行走者,而非仅仅是文字的誊写匠。回溯至古典时代,书法的初衷不过是记载文字的工具,那时的书写者无不具备书法家的技艺。由此可见,“书法家”这一概念仿佛是后世人为划分出的角色。在古典时代,仅有书写者,而无所谓的书法家。书法的华丽转身,是在它脱离日常书写工具,成为被少数人掌握的特技或艺术之后。
随着华夏农业文化的逐渐衰落,日常书写工具逐步被现代化的硬笔、纸张,乃至电子化的电脑或手机键盘所替代,书法逐渐失去了其实际应用价值,然而却获得了全新的表意自由。这无疑为图像的介入和字形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书法的“遗弃”并非悲剧,反而是对其的一次伟大解放,推动它向着新视觉和新技法的领域不断。
我注意到,在书法的之路上,极少数书法家正勇敢地从事这方面的实验。虽然他们常常面临失败,但正是这种不畏失败的精神开启了美学冒险的广阔空间。其中,春野体书法便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了我们对流行书法的固有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春野体书法,我们可以将其简要概括为以下六种表征:
春野体书法以惜墨如金、惜时如命的态度,突破单字叙事的局限,展现出一种不畏千年书法忌讳,敢于冒险创新的野心。
它追求字形的独特与奇异,营造出一种表现主义的风格,并融入强烈的美术(图像)气息。
它注重多种字体的混合使用,打破传统的书写规则和章法,挑战既定的审美界限。
在春野体书法的中,我们看到了表意体系的视觉营造的无限可能。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相关频道以获取更多信息。书法的演变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变迁,更是文化、艺术和思想的一次次解放。从古典到现代,从日常书写到艺术表达,书法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