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有了,新动能足了——恩施战贫过后“振兴时”
《半月谈》报道:恩施脱贫攻坚后的新气象——精气神凝聚,新动能澎湃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在一期《半月谈》中,谭元斌记者详细描述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脱贫攻坚后呈现的新气象。以下是文章
恩施州在脱贫攻坚的历程中,不仅立足长远,强化根基,更以战略眼光建立了良好的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干部,催生了新的社会风尚和业态,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两千“班”攻坚克难
2018年初,恩施州整合驻村干部、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等资源,组建了2438个战贫“班”。这些“班”如同“集团军”,向各类难题发起“总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贴心事。他们不惧困难,为村庄的路、水、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做出了显著贡献。
二、村组织战斗力提升
恩施州以“班”为依托,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村级组织的战斗力。通过驻村干部的帮扶,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得到了系统性提升。为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部分学历较高的年轻人被吸纳到村“两委”,接受磨炼和考验。一些村庄还召唤能人返乡,选拔用好能人,为村级组织注入新的活力。
三、新风尚引领乡村新貌
驻村干部通过细致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配合,推动了乡村新风尚的形成。针对村民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现象,“班”一手抓生态产业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村民转变观念,振奋精神。
四、新业态释放新动能
随着恩施州乡村旅游、网络直销等新业态的兴起,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一些村庄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慢生活体验等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网络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也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渠道。
这些新的变化和成就,凝聚了全州人民的精气神,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我们相信,在全体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恩施州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