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之死李隆基杀上官婉儿的历史真相
上官婉儿,唐高宗时期的朝廷重臣上官仪的孙女。年仅十四岁,因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被一代女皇武则天赏识,掌管宫中制诰多年,被誉为巾帼宰相。在唐中宗时期,她更是权势显赫,被封为昭容,不仅在政坛上拥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坛上独领风骚。
上官婉儿的生平并非一帆风顺。仪凤二年,尚在年幼的她因祖父上官仪替高宗李治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而遭牵连,她和母亲曾被没入掖廷。在母亲的精心培育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聪敏异常。十四岁时,她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都自成风度。她的文采过人,下笔千言,更以书法秀媚著称。
武则天对她的才华大加赞赏,免去了她的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上官婉儿曾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因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此后,她精心伺奉,更得武则天欢心。从通天元年开始,武则天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唐中宗复位后,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受信任,再次被拜为昭容。她与武三思的私通,以及在所草诏令中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引发了太子李重俊的愤怒。景龙元年,李重俊发动政变,上官婉儿在危机中凭借智慧与机敏逃过一劫。
此后,上官婉儿致力于辅佐朝政,设立修文馆,广招天下诗文才子。她不仅邀请他们入修文馆,摛藻扬华,还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赋诗,诗句优美,传诵一时。她评定文臣才子的诗作,名列第一者获赐金爵。这引发了朝野上下吟诗做赋的风潮。
上官婉儿在设立修文馆期间,不仅扩充了自己的政治力量,也促进了中宗朝宫廷诗创作的繁荣。她的影响力巨大,成为通天元年之后的宫廷文坛的绝对权威。最后上官婉儿的结局并不太好。她在唐隆政变中被临淄王李隆基所杀。
上官婉儿是一位聪明才智、文学才华出众的女性。她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也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她的生平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是历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更多关于上官婉儿的历史真相,请关注频道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