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金凤颁诏是什么

天下奇闻 2025-07-10 08:53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天安门,作为明、清两代皇家举行重大典礼和活动的圣地,其启用的场合尤为庄重。只有在皇帝亲征、大将出征的祭路、祭旗仪式,皇帝发布重要文告,以及登基、大婚等盛大庆典时,天安门才会开启。除此之外,它常闭不开,守护着皇家的威严与神秘。

“金凤颁诏”是明清两代在天安门举行的最为盛大的典礼之一。颁诏分为“登极诏”和“颁恩诏”,前者是新皇帝宣告继位原因和日期,后者则是宣布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这些宣告的文件被称为“诏书”,它们以金龙装饰的硬黄纸制成,长两丈、宽两尺。

在清代,诏书的前半部采用汉文,后半部则用满文,最后盖上皇帝的玉玺。之后,它被卷成约13厘米粗、1米长的形状,外包金龙云纹黄缎,横置于黄架上。此诏书由礼部尚书领至礼部,抄录多份,分发给全国,以向人民宣告。

颁诏仪式从太和殿开始。当天,太和殿内东侧设有一张黄案,用以放置诏书。丹陛正中亦设黄案。午门外,龙亭和香亭已就位,天安门城楼垛口中央的金凤台也已布置妥当。所有参与颁诏的官员,如奉诏官和宣诏官,都已穿戴整齐,恭敬地等待仪式的开始。

颁诏仪式开始时,内阁学士手持诏书,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礼仪,最终由皇帝盖上御玺。然后,礼部尚书在太和殿用云盘承接诏书。文武百官按官阶排列在外金水桥南,静候宣读。

宣诏官登上城楼,面西而立,开始宣读诏书。这声音仿佛从天而降,听起来极为神圣。文武百官及充当百姓的“耆老”们,按照官位顺序,面向北方跪拜,感谢“皇恩”。

宣读完毕后,诏书被放入一个形似“云朵”的木盘内,然后来到城楼垛口正中的金凤前。金凤口中的诏书象征着君命自天降。早已等候在楼下的礼部官员跪接诏书。这一过程被称为“云盘接诏”。

随后,诏书被放回龙亭内,伴随着黄盖、仪仗和鼓乐,送往礼部。礼部尚书及众官吏在礼部衙门前迎接,并将诏书置于大堂内,之后将其誊抄并分送各地。这一整套仪式被称为“金凤颁诏”。清代诗人毛奇龄以诗描绘此景象,展现出了皇权的威严与尊严。

每当想起天安门前的金凤颁诏仪式,那庄重肃穆的场景便浮现在眼前,让人感受到皇权的神圣与至尊。更多关于明清的金凤颁诏的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历史的奥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