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骗倒唐玄宗李隆基的资深骗子姜抚
在盛唐的辉煌时代,诗歌的繁星闪烁天际,然而在这璀璨的星河中,也有一颗特殊的流星划过,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骗子姜抚先生。他的故事被《新唐书》记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骗子能进入正史,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然而细读史书,我们发现姜抚的骗术似乎并不高明。他自称长寿无比,手中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灵药秘方。这样的鬼话,为何会在当时大行其道呢?原来,在崇尚道术的唐代,很多人对这样的言论深信不疑,姜抚的骗术简洁易懂,容易让人上当。
首席受骗者是当时的皇帝。姜抚以通仙人不死之术自居,隐居深山不出。在一次太常卿的寻访中,他被带到京城,受到皇帝的召见。姜抚声称自己已数百岁高龄,并向皇帝展示了一种名为“长春藤”的灵药,声称服用后能够白发变黑,长生不老。皇帝派遣使者取来太湖的长春藤,赐给朝中老臣。同时下令天下,让百姓自行寻找灵药。宰相裴耀卿更是为姜抚献上千万岁寿的祝福。皇帝开心之余,在花萼楼设宴款待群臣,并赐给姜抚银青光禄大夫的显赫头衔。
冲和先生姜抚的传奇并没有持续太久。他被一位敢于揭露真相的药物学家揭穿。眼见事情败露,姜抚逃离京城,以采药为名四处云游。然而他的名声并未因此消散。《册府元龟》记载,民间纷纷效仿姜抚制作药酒,导致许多人因服用不当而暴毙。皇帝因此感到恐惧,而姜抚选择逃走,这无疑是一次明智的决策。
之后的日子里,这位曾经的御用长寿保健师继续在全国各地活跃,各地的官民对他尊敬有加。他以在各州采药为名大肆吹嘘诈骗,名声越来越大。直到一位名叫荆岩的历史学家出现,他才再次受到揭露。荆岩用历史知识和地理常识戳穿了姜抚的谎言,让他羞愧而死。
姜抚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欺骗与真相、理想与现实的戏剧。他的骗术虽然拙劣,但在崇尚道术的唐代却大行其道。最终他的谎言被揭穿,羞愧而死,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笑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欺骗终究不能长久,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神秘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姜抚之。他被誉为活神仙,游走于人间与仙界之间。诗人和史学家荆岩曾经与他有过一面之缘。据周勋初先生的《高适年谱》记载,这一年的相遇发生在天宝七载(748年)。那时,高适写了一首题为《遇冲和先生》的诗,充满了婉转而讽刺的意味。
冲和先生来自哪个时代呢?有人说他在东溟游玩。他曾经三次奉命拜见金殿,一言之间便被赐予银青的官职。他自称精通多方术法,常常与神灵相通。他的声名远播,连皇帝也亲自向他问道,六宫之中无人敢与之相提并论。
昔日,姜抚之如云霄之上的仙人,今日我们得以目睹他的真容。他头戴异鸟之冠,手持白鹤之翎,宛如仙人下凡。他终日饮用醇酒,却从不醉倒,始终处于清醒之中。他仍然记得在鸡鸣山的时光,常常诵读《西升经》。
与这位大仙离别时,高适倍感伤感。冲和先生亲切地抚背以示情谊,并亲自送他出门。诗人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他的平易近人而忽视了他的过去。他曾经是一个直接与皇帝交往的大人物。
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揭露这位老先生的骗术,但语气中的揶揄让人明白他的种种特异神奇都是自我吹嘘。他在早年隐居的时候或许真的在岩穴中修道养生,但成名之后,尽管表面上保持着仙风道骨,实际上却成了一个世俗气息浓厚的酒鬼。
这位老者深谙世故,懂得如何在不同场合表现自己。他并不刻意摆架子,而这恰恰是他资深骗子的手段之一。他的故事和诗歌一起流传下来,成为后世对这位神秘人物的不同解读和。无论是诗人还是史学家,都被他的故事所吸引,试图揭开他背后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