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作者刘慈欣谈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挑战
相较于其他动物,人类婴儿无疑是最为脆弱的。从出生后的无助状态,到逐渐积累力量、探索世界的过程,人类婴儿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外界的悉心照料。这种依赖性源于进化的选择,人类的脑容量相对较大,发育完全后难以通过产道出生,因此人类只能选择提前降生,从这个角度看,所有的人类婴儿都是早产儿。

如果我们把人类文明的整个历程比作一个婴儿,那么这个婴儿也是一个“早产儿”。相较于自然进化速度,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前。人类正用原始的大脑和身体迎接挑战,步入现代文明的怀抱。这个“文明婴儿”能否在没有外界照料和支持的情况下走出摇篮,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了可能的曙光。
在黄金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人类太空探索的热潮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仅仅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三年多,第一名宇航员就成功进入太空。在那时,人们的远大目标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甚至梦想着登上火星、抵达木星轨道。猎户座计划的诞生更是展现了人类探索外行星的雄心壮志。历史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阿波罗登月因资金中断而被迫取消剩余的飞行计划,人类的太空探索之路似乎陷入了困境。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忘记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也不能忽视历史的重要性。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人类是否真正想要走出摇篮?太空探索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是冷战、对对手的恐惧和超越的愿望,以及展示力量的政治需求。其实,人类从未真正将太空视为未来的家园。如今,月球再次变得荒凉,俄罗斯和美国的行星载人飞行计划已化为泡影。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技术方面,人类仍不具备在太阳系内进行大规模太空开发的能力;经济方面,太空开发成本极高而回报甚微。这些因素导致太空开发在政治上难以被接受。尽管如此,人类仍然在探索新的出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道路同样充满了挑战和风险。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环境运行的全球规律、面对技术挑战和人类发展的速度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等难题。环境保护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资才能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超越自我反思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未来的繁荣共生。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地球环境的波动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当地球环境发生巨变时,现有的文明或将面临无法存续的危机。面对这种环境巨变,现有的环保手段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主动调整并改变地球的环境,而这需要实施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面对技术上的巨大挑战,其难度甚至超过太空探索。
从经济角度来看,环境保护与太空开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且在初期可能无法看到明显的经济回报。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与太空开发的投入相比,显得尤为微不足道。尽管太阳系拥有丰富的资源等待人类开发,但我们仍然在一个地球上挣扎生存,依赖环保这一同样充满挑战的事业来维持生存。
太空开发与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太空开发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例如阿波罗登月工程催生了众多新技术的诞生。我们已经实现了核裂变技术,太空核推进技术也不再遥不可及;虽然可控核聚变还未实现,但技术障碍并非不可克服。事实上,四十多年前登月飞船上的计算机技术已经相当于现在的iPhone4的千分之一,这种技术进步的惊人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太空开拓与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探索并开拓未知的宇宙世界,就像当年的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一样。我们需要冒险、勇气和决心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太空开拓都将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让我们携手面对这些挑战,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由哥伦布揭开新大陆的神秘面纱开始的,这次伟大的探险之旅得到了当时卡斯提亚尔王国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全力支持。为了资助这次充满未知与风险的航行,女王不惜典当自己的珍贵首饰。这次航行开启了人类对世界全新认知的篇章,甚至有人认为世界历史正是从1500年开始记载的,因为那时人类首次窥见了全球的全貌。
如今,我们仿佛正处于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黎明,所面临的挑战比哥伦布更加宏大,而我们所探寻的新世界就在眼前,只是缺少那勇往直前的资金支持。或许,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蹒跚学步,似乎永远无法迈出那关键的一步,但我们必须自立自强,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需要我们以勇气和智慧并蓄来共同面对。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次航行能够开启人类文明的全新篇章,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我们的足迹。如同当年的航海家们一样,我们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