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蜀汉宦官黄皓乱政,诸葛亮为何不杀掉他
在历史的末年,各地陷入了混战,群雄纷纷崭露头角。他们各自占据一方宝地,不断扩张势力,形成了乱战的局面。经过漫长的争斗,最终演变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
其中,蜀国,又被后人称为“蜀汉”,是因为其在成都称帝,依然保持着汉国的国号。蜀汉王朝疆域辽阔,与其他国家一样,在其发展历程中也有着起伏不定的时候。在蜀汉最兴盛的时候,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国力昌盛,主动权在手。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逐渐走向衰落,最终不敌司马家族领导的曹魏,走向了灭亡。
很多人认为,蜀汉的衰落和灭亡应该归咎于后主,他的昏庸无能、堕落腐败是导致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追溯其根源,导致蜀汉衰落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当时的一位大臣——黄皓。
黄皓是蜀汉时期的一名宦官。在刘禅登基后,他开始对这位君主阿谀奉承。黄皓此人嘴皮子功夫非常厉害,经常给刘禅拍马屁,哄得刘禅飘飘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禅逐渐宠幸这位大臣。
在诸葛亮在世时,他选了一批真材实料的文臣武将辅佐刘禅。当时的黄皓还年幼,不敢肆意妄为。虽然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亲贤臣,远小人”,但并非直指黄皓。
诸葛亮逝世后,形势急转直下。姜维接权后多次严肃劝谏刘禅要防范黄皓等人,但刘禅并未在意。等到董允离世后,黄皓开始了他的专政。他的腐败行为以及刘禅的无能最终导致蜀汉的灭亡。
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在世时恰逢黄皓专政的时期,他会如何处置黄皓呢?是否会设法杀掉他呢?其实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黄皓是刘禅所亲信的大臣,如果刘禅坚决不杀他,那么忠于君主的诸葛亮是不会违背君主的意愿的。毕竟,“臣威逼君”并不是忠臣所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即使诸葛亮在世时知道黄皓的所作所为也不会贸然采取行动。这也为后来的蜀汉衰落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