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能活那么久呢?他是怎么骗过曹操的
在公元155年至公元179年间,这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曹操与司马懿,尽管年龄相差近一代人,却共同参与了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由于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司马懿的谋划巧妙,使得他们时常被人们相提并论。让我们深入剖析他们共同经历的两个事件。
曹操率大军征讨汉中时,成功占领汉中地区后,司马懿建议乘胜追击,直接攻取益州。这一建议似乎顺应了局势,刘备占领益州靠的是民众的不满情绪。这一策略是否可行却值得探讨。刘备虽然通过某种手段夺取了益州,但他在短短两年内成功集结军队并稳固了政权,足以证明他得到了民心。而关于曹操的进攻,不得不考虑的是刘备的应对以及东吴的反应。假如曹操进军成都,可能会引发一场大战,而东吴必然会有所动作。这一策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曹操经历了多次大战,对于风险已经有所忌惮,不愿再冒险。
第二件事是关羽围攻樊城时,曹操曾打算迁都避其锋芒。此时司马懿出面劝阻并提议联合孙权袭击关羽侧背。这一计谋成功解决了危机,但背后的真相并不简单。东吴方面早有准备趁虚而入,与曹魏的合作并不紧密。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司马懿的策略与东吴不谋而合,显示出其过人的智慧。《三国志》作为西晋时期的作品,对司马懿有所粉饰也是情理之中。在司马懿成为主导战争的核心人物后,他在总体实力占优的情况下却主打防御战,这也显示出他的能力与曹操相比存在一些差距。我们不能单纯依赖史书中的记载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或策略的正确与否。毕竟每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和形势都有其独特性。司马懿和曹操都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各自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在同样的位置上对比他们的表现和能力时,我们必须承认在某些方面司马懿并未超越曹操。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断言司马懿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曹操的观点可能失之公允。(共计约8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