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国鼎立是因为流传下来观念的原因
ufo 2025-04-28 01:00www.178767.comufo事件
在历史的末年,诸侯争霸,战乱频起,天下分裂成蜀、魏、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种分裂的根源,其实源自两种观念的冲突。
分封制思想的残余影响深远。在分封制时代,诸侯国的人民忠诚于各自的君主。虽然自秦汉以后,分封制被郡县制替代,中央集权逐渐深入人心,但人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总会有所残留。
那些供职于州郡的士大夫,仍然尊其长官为君。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为主公尽忠,主公死后则为其戴孝,真正为天下共主的观念所考虑的并不多。
南方风气的强悍也是导致分裂的因素之一。南方人外表看似温柔平静,实则内心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倔强而不甘人下。当时,孙权并无必须联刘抗曹的必要,许多文臣都主张迎降,而只有少数人与周瑜等主张抵抗。
周瑜曾载于史册,说曹操名为汉相,实则为汉贼。这句话虽被用来裹挟众人,但在东吴朝廷中,主和与主战双方考虑的更多的是东吴政权的利益最大化,而非曹操的合法性问题。
从客观形势来看,主张求和是更符合东吴政权利益的。对比当时的力量对比,东吴的胜算并不大。接受汉朝的册封不仅可以保存实力,而且实质仍然是一个自由王国。而坚持抵抗曹军,即使胜利也会让东吴元气大伤,并可能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张昭等文臣并非软弱无能,他们只是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胜败得失。孙权的决策并非完全基于理性考虑,有时只是一种倔强的个性所致。无论是主和还是后来的称帝之举,都是基于这种倔强之气而非全面理性的考量。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了曲折与变数,而这些决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是人性的复杂与多元。
上一篇:令大清高官神魂颠倒的妖女阿扣到底有何魔力-
下一篇:没有了